创新工场CTO王咏刚:5周培养AI人才的秘诀-蜗牛派

创新工场CTO王咏刚:5周培养AI人才的秘诀

计算机背景的本科生,从不太懂AI到成为AI工程师,需要多久?一般人的答案可能是3年、5年,甚至更长,但对于创新工场来说,这个答案是5周。

从2017年起,每年夏天都会有这样一个5周:邀请学界、业界大咖密集地进行1周知识梳理,剩下的4周,是学生们尝试用“AI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这就是创新工场正在倾力打造的人工智能训练营DeeCamp。从第一年只有36名学生并全员录取,到2019年报名超万人仅录取600人,在短短三年的发展时间里,DeeCamp的录取率已经和常青藤高校相当,甚至更为严格。

但与普通的夏令营不同是,DeeCamp是唯一能将业界、学界和投资相融合起来训练营,是一个真正的人才选拔通道,学生们也并非小打小闹,而是切实面临着极佳的机会。为此,搜狐科技采访了创新工场CTO、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让他来为我们讲述DeeCamp的发展始末和未来愿景。

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2017年新零售概念很火的时候,学生们做了一个自动售货平台,完全是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感知完成的,顾客拿完东西之后,旁边电脑上就可以自动结账。谈到给自己印象最深的项目时,王咏刚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其实,在后续的2018年、2019年出现了包装更好、成熟度很高或者技术含量更高的项目,但我依然对这个项目记忆犹新。”

2017年,DeeCamp仍处在试验探索阶段,AI的发展也处于沉寂后的爆发期,学生们关于AI的探索和学习基本上只限于固有、局限的书本知识。“但我们发现,他们的创造力非常惊人。他们能够把自己学的技术串联起来,并且已经学会去用一些相对来说非常实用的权衡折中的技术方案,而不是仅限去用书本上的知识,或者最前沿但不适用的技术。”在这个项目里,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对技术做出判断和选择,还考虑了很多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透过这个案例,DeeCamp意识到,学生们也有能力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实际上,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众多对AI人才求贤若渴的企业所面临的招聘难题。现状是,对于AI有一只半解的学生不在少数,但能够真正带项目,解决问题的核心人才却总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除了此前提到的新零售创新,做出成果外,是否能够为企业解决问题,也是衡量AI人才能力的试金石。

现实世界中,有部分文字是规范的OCR识别,比如文件中黑纸白字印制的内容。但更多数情况下,这些文字可能出现在招牌里,可能写得歪歪扭扭,或者是一个名片上或者在任何场景下,这就是泛场景的OCR的识别,行业内解决得很不好。“但是我们的学生在三四周的时间内做出来这个原型,在某一些方面表现得很不错,所以这套算法、思路的代码就被美团的研发团队所吸纳了。”

学生们自己的DeeCamp

从2017年发展至今,DeeCamp对于人才的管理和课程设置也有着自己的心得。“我们总结的方法论有几个,第一就是一定要想办法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天天是填鸭式的教学,最终学出来的学生肯定是不满意的、不理想的。”

而对于自主性,DeeCamp也有独特的理解。王咏刚说道:“什么叫自主性呢?就是从他入营的第一天,就给他灌输一个概念,DeeCamp是你们自己的DeeCamp,是你们作为主人DeeCamp,很多事情学生们可以自己去设计、安排,比如团队如何组织、后续工作安排里程碑怎么设计、团队如何分工,甚至在正式听课和完成项目以外,学生之间有没有互相分享、有没有互相组织的活动。”

而在课程体系上,经过三年的发展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1周知识梳理+4周项目实践。

现在的课程体系设计是2017年就已经摸索出来的。第一周,密集地给学生做知识体系的梳理,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跟技术、科研的前沿发展相关,让大咖老师们去帮助他们梳理机器学习目前的进展怎么样、未来的发展可能怎么样等等问题。“要知道,像周志华、张潼老师这种非常有资深经验的科研带头人讲出来,和一个普通老师讲出来是非常不一样的。”接下来,就是邀请来自产业以及一线的研究员、工程师或者技术总监,告诉学生们技术在产业界应用的场景有哪些,在这某些场景下涉及的技术有哪些。

一边是前沿技术的梳理,一边是产业发展的现状,经过这样一套系统学习,学生们已经几乎具备了所有AI相关知识。“这样一周密集轰炸下来,学生们学起来特别累,但是他们特别开心,因为在学校里面可能一学期也学不到这么多涉猎范围广,而且在每一个具体知识点下又有一定深度知识的梳理。”知识梳理之后,马上转进三周到四周项目实践,这个项目实践又是导师带他们去用工业界真实的数据、工业界真实的需求。

DeeCamp发展“小烦恼”

但DeeCamp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每一年我们都特别的,我觉得最最苦恼、最最麻烦的一点就是我们的资源不足。”

尽管已经邀请到了如搜狗、快手、美团等企业的参与,贡献出企业多年来积累的数据和低价的GPU,甚至还贡献了工程师帮忙带学生,但显然,DeeCamp仍需要更多人力、算力资源。而值得庆幸的是,今年,除了有互联网企业如美团、快手等企业的参与外,还有有零售品牌玛氏、金融类企业路孚特等更多的传统工业也在逐渐加入阵营。

除此之外,因为DeeCamp是线下培训活动,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在一个地方招聘和培训所付出的资源代价非线性增长。一些行政性的事物也需要解决。“我们几乎没有全职做运营的同事,很多工作都是由志愿者来做。”

但也正因为行政压力的驱使,创新工场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今年的DeeCamp是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四地同时开展。我们发现,100多人的学生对于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最优解,人数再多就冒出各种类似办饭卡、住宿的问题。同时,Deecamp还会根据每个地方的政府主导方向和适应场景的不同,有侧重点地进行指导。“比如上海、南京的做金融相关的会比较多。广州在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上会是重点。”

不过,这些小烦恼不足矣影响DeeCamp的发展。王咏刚表示,DeeCamp会偏重于公益,这对于创新工场来说是个纯投入的项目,对学生方面也是不收学费。“这本身是个多赢的项目,学生们得到了知识和实践上的拓展,企业也能够通过这个过程来自我宣传,同时选拔出适合自己的人才。”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