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变迁背后的41年产业转型升级路-从吃饱穿暖到飞机高铁游太空-资本邦-蜗牛派

中国“梦”变迁背后的41年产业转型升级路-从吃饱穿暖到飞机高铁游太空-资本邦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大致都拥有如下特征:(1)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第二产业的比重快速上升并在趋于稳定之后逐步下降;(3)第三产业则经历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不断反复,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
中国的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前后经历了不同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通过抑制消费、以农补工、以轻补重三管齐下的方式强制推行重工业的发展,使中国从农业大国快速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一阶段的重工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经济体制上有了重大转变,发展目标和工业化战略都有了新的调整,同时还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由此带来了新的产业结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后三次产业的占比来看,第一产业的占比在改革开放初期经历了短暂上升之后开始持续向下;第三产业的占比则在改革开放初级净利小幅下滑后开始迅速提升;第二产业则相对表现稳定,占比始终在40%-50%的区间内变化。
当前中国的人均GDP还未达到1万美元,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同等人均GDP水平时的数值,因此就现状来看,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产能分配结构仍有优化空间。自2015年供给侧改革以来,已经过去近4年的时间,产能过剩问题得到了大幅改善,曾经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的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已经基本完成,但随着产能优化,在产能重新分配的过程中,一些新兴行业受消费刺激积累了更多产能。这一部分产业的新增产能与产量之间的比值相对较大,因此在产能分配中,可以适当对这些产业降温,优化产能分配结构。
资源需求大,环境治理有改善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02.92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48%,排放量位居全球首位,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多了将近一倍。尽管总排放量有所上升,但人均排放量要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维持经济发展稳定的情况下,环境治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除了环境问题外,中国在资源上也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源支持,但中国并非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资源的限制。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