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来华留学事业 70 年进展潜力与建议:培养全球栋梁之才-蜗牛派

人大重阳:来华留学事业 70 年进展潜力与建议:培养全球栋梁之才

该报告系2017-2018年文化名家与“四个一批”国际传播项目、2018-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主题讲座授课项目、201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专项研究课题的部分内容。原文1.8万字,由王文执行院长、王鹏副研究员执笔。在王文执行院长主持的开幕式结束后,杨清清院长助理发布简版报告。

报告全面回溯了70年来,来华留学与海外人才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筚路蓝缕的探索历程,逐步发展到今日蔚为大观的规模与水平。发展进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是1949-1978的新中国艰辛探索期。而后是1979-2012的改革开放蓬勃发展期,在此期间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留学目的国,其接受留学生的院校数量也达到千余所。从2013至今则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进入了新时代全面推进期。十八大以后,在党中央的统一擘画下,一大批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社会智库携手推动来华留学事业的进步。譬如,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项目就是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人民大学的校领导高瞻远瞩,委托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和苏州校区三家牵头,在非常短的时间得以筹建,推进工作非常顺畅。2018年共72个国家的336位申请者报名,择优录取了其中的72位。这是高校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务实举措,也得到了海内外的一致认可。

简版《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清晰展现出来华留学教育的进展、结构与趋势。简而言之:第一,70年来,留学生数量、生源国数量、接受院校数量均逐年增长。第二,留学生生源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近年来“一带一路”效应凸显。第三,加入WTO以来,中国已从留学“边缘国”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留学目的国。第四,中国为世界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譬如,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就培养了5位总统、1位副总统、1位总理、8位国防部长。

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国际教育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中国有能力办好国际教育。开展针对海外人才的留学教育事业绝非西方发达国家的特权,新中国即便在立国之初以及某些最困难的历史时期,也都积极并卓有成效地开展留学生培养工作,既为留学生生源国培养了杰出建设者、领导人,也从青年交流、人文教育交流、民心相通等层面夯实了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

第二,对留学生的吸引力与综合国力上升同步。建国70年的艰辛探索,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中国在国际留学市场所占份额稳步提高,在2006年跻身全球十大留学目的国之后,2016年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留学目的国。

第三,“一带一路”效应明显。十八大以后,中国建设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深刻影响来华留学生生源国的分布。六年来,“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学生对来华留学明显更加积极踊跃,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在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提升。

当然,我们也需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当前来华留学事业的开展也存在一定不足。而这些不足经过改进,正是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努力方向。

譬如:第一,从生源国分布来看,来华留学生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而发达国家则较少。第二,中国高等教育在有效提升来华留学生“知华”能力上仍有巨大潜力。第三,来华留学生就读高校在中国的地域分布上仍欠均衡。第四,就业支撑体系、奖学金效用、留学生教育质量亟待提升。

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2.0时代,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应探索新路径。为此,《报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建议更多的智库人才投入到国际人才培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2013年以来,一批有科研实力、有丰富国际交流经验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脱颖而出。智库科研人员本身对中国国情、全球发展大势等重大议题有长期、专业研究,取得了国家高层和世界同行都能感受到的科研与学术影响力。这些智库人才中有不少也长期活跃在中外人文交流的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熟悉外国国情、民情,知道如何与不同职业、背景的外访人员打交道,并有效地将中国理念、中国故事潜移默化地进行国际传播。

第二,建议加强中国国际教育的品牌特色塑造。

第三,建议稳中求进、宁缺勿滥地提升来华留学事业。

第四,建议着重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师资水平。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工笔画2.0时代”,无论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还是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各项建设都需要有来自中国与参与国的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可持续地投入到这项千年大计之中。因此,加强国际人才来华留学工作的开展,系统且可持续地培养高素质的海外人才,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对中国的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稳步打造能够满足时代需求、能够服务“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海外精英人脉,乃当务之急。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