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GM&利丰研究中心:2019百货转型升级研究报告-蜗牛派

CCAGM&利丰研究中心:2019百货转型升级研究报告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CCAGM与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特意编写了《2019百货转型升级研究报告》,通过与百货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和访谈、数据搜集及行业综合观察,整合中国百货零售业的主要转型发展方向。本报告已于中国百货商业协会2019年度零售研究分享会中作重点介绍,并于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正式发布。

百货业发展概况

2019年,在多种不利的外部因素影响下,中国零售业各个业态的增幅普遍趋缓。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4%,而2017年和2018年分别增长10.2%和9.0%。可以预见,今年的整体零售增幅是三年来最低的。

具体到细分业态,增长普遍下滑。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4%、1.5%、5.3%和3.0%。百货在各个业态中的增幅是最低的。

1. 多措并举改善业绩

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抽样调查,由于新开店较少、原有店铺增量不足等,百货行业的整体销售额增长乏力,但由于百货企业普遍采取了布局调整、形象和结构改造、品类升级等各类措施,企业效益的增长总体上好于销售额的增长。

例如:2019年上半年,天虹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6.76亿元,同比增长1.61%,而利润总额6.46亿元,同比增长4.09%。岁宝百货上半年实现收入4.62亿元,同比减少23.1%。期内溢利1.23亿元,同比增加522.6%,归属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790万元,同比增加20.1%。

新世界百货中国截至2019年6月30日财年业绩,实现收益约35.19亿港元,同比减少约7.91%;但通过资源整合及集中化,公司股东应占利润3,266.3万港元,同比增长约1.95倍。

东百中心在2017年进行了一次颠覆式的升级和改造,打造了整个超级百货全新的定位和业态。“融合百货、购物中心、街区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结合百货的商品力和购物中心的体验优势,通过数据化运营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在2018年销售重回20亿的规模。2019年上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东百集团商业零售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33亿元,较上期增长64.1%;销售规模30.72亿元,较上期增长99.67%。

金鹰商贸集团 “立足主业,精耕细作,充分挖掘优质商品资源的业绩增长潜力,进一步加大创新性的企划促销活动的力度,持续提升集团整体的经营业绩和运营质量” ,截至2019年6月30日,上半年销售所得款项总额为91.58亿元,同比增长1.4%;经营利润10.62亿元,同比增长3.4%。在行业客流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金鹰上半年客流量达到9,210万人次,同比增长7.6%。

新华百货上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39.47亿元,同比下滑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7%。据了解,公司全面推行供应商等级评价、不开箱直通业务等,全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圆满完成采销平台、特业系统等上线工作,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使得工作效率成倍提升。上半年配送额超过12亿元,同比增长5.15%。

2. 发挥优势因势利导

百货行业是改革开放后,最先发展起来的零售业态,大多数曾经或仍然是城市的重要名片,留给消费者或者正在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的印象。具体来说,百货业有三个重要优势:

区位好。这是百货业最大的优势,大多位于城市或区域的中心商业区,大多具有收取超级地租的能力。经营好,流水倒扣比例高,租金高;经营不好,也易于转型,无论是商转办,还是转综合服务中心……。目前,有些百货的服务水平和经营品类与周边消费群体的需求不匹配,在谋求转型升级。实践来看,转型后大部分企业的效益明显改善。

轻运营。百货以联营为主,主要以品牌商开展商品经营,商品上几乎没有资金占压,没有应付账款。用人也最为精简,在各个业态中,是单位销售额用人最少的。租金上看,很多传统百货的物业为自有,压力自然小很多。其它业态较为头痛的“商品资金占压、人工成本过高、租金压力大”等,在百货企业表现并不突出。因此,百货即使在这两年不景气的情况下,全行业仍然保持2 %左右的净利润水平。

商品强体验。百货具有很强的品牌集聚焦能力,如化妆品、珠宝、鞋帽、运动用品等。以化妆品为例,近一两年,中高端化妆品在百货专柜的销售,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行业中出现很多单店化妆品年销售超5亿的门店。化妆品优势门店包括北京SKP、北京汉光、上海大丸、深圳华强北茂业、杭州武林银泰、杭州大厦、南京中央商场、成都王府井、福州东百、西安开元……在珠宝首饰、运动品类等方面,百货业也都有较好的表现。

3. 找到差距补足短板

从外部看,对百货造成最大冲击的是电商和购物中心两个业态,分别从价格和体验上,把百货业甩开,这也是百货业最大的问题:

数字化水平低。由于非直接经营商品的经营方式局限,大部分百货企业在货的数字化方面难有作为。在人方面,传统会员体系起步较早,体系较为健全,但在全渠道的会员体系打造方面,则欠缺较多。在场的方面,目前行业整体上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数字化方案体系。

商品经营能力弱。这源于长期的联营出售经营模式,学者、行业专家等对此多有指摘,并且认为“自营”是出路。但从行业内看,“自营”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带来差异化经营、可能会有更高的毛利、可能会更吸引客流,但也会造成大量资金占压、可能带来重大经营亏损。特别是由于资金水平、经营能力、买手队伍、激励机制等原因,“自营”在百货行业进展不大,不具备大规模开展的条件。

商品价格水平高。与线上或跨境电商等渠道相比,实体店的价格确实没有优势,这一点最为消费者诟病。其主要根源在于传统的分销代理体系,即品牌商─总经销总代理—区域经销代理的层层关系,层级多环节多,导致到终端的价格偏高。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