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开启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新征程-蜗牛派

成都开启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新征程

  为参与更高层次全球竞争打造新优势

9月15日,成都市召开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推进大会”。

这场推进大会召开的“源头”,是三个月前,即今年6月,成都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成为同时入围的三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和西部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如果将以上放入全球竞合的大背景下,当可以看成从今年6月起,成都在国家的鼓励下,开启了在更高标准、更高维度中,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新征程。

参加15日推进会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领导指出,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加快变革,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的新常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

今年,是国家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一年。知识产权强国,须由知识产权强市支撑,因此,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被看作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工作之一。

成都凭何进入国家所期望的“引领”城市之列?它又将如何担起重任、不辱国之使命?

  先行理念、综合成效、得力举措“西部唯一”脱颖而出

为什么“西部唯一”,是成都?“近年来,成都市的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欧洲相关通讯社评价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省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人在推进大会上指出,“成都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今年,成都更以扎实的基础和一系列改革创新的举措,在国内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并成为‘西部唯一’。”

这番脱颖而出的背后,有着成体系的具体支撑。

看先行理念。近年来,成都市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知识产权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着眼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城市发展动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力支撑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看综合成效。2016年,成都全市专利申请近10万件,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占全省69%;发明专利申请近4万件,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占全省72%。今年上半年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同比增长11%,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达到17.6件,比去年增长10%。成为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双示范的城市、全国唯一的放宽专利代理准入条件改革试点城市,西部唯一的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布局成都。

看得力举措。第一,以多个“全国率先”探索,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成都市郫都区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探索,成立郫都区知识产权局,将专利、商标、版权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综合服务职能划入新成立的知识产权局统一管理;成都在全国率先探索高校院所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早分割、早确权、共享制”的改革经验,被誉为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小岗村”试验。

第二,以多举措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深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大调解”机制和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第三,以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深化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力。

第四,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生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助力“双创”行动计划、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模式、加强服务机构和人才培育,营造知识产权助推产业生态圈建设的环境。

“今年,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后,配套出台了‘成都知识产权十条’。”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此,成都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从原来侧重于知识产权创造,转变为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和服务的全链条,“支持力度居全国城市前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本构建了适应成都创新发展、体现国内一流水平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

 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为成都参与更高层次全球竞争打造新优势

被国家寄予厚望的同时,也意味着必须符合更高的要求。成都如何去创建出一个“强市”?

“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强市’这一目标为牵引,打造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两大高地,突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三个重点,明确四大抓手,实施五大工程,取得六个‘一批’成果。”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大抓手分别是:一是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为抓手,带动重点产业的知识产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可以看到,目前,在产业领域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颠覆性技术大量来自国外,这就是高价值专利带动产业发展并经常表现为‘赢者通吃’的市场佐证。”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中国已是“专利大国”,但并非“专利强国”,成都同样存在专利量大但高价值专利数量不足的情况。“接下来,成都将实施一系列的高价值专利培训计划。”

二是以构建“全域成都”执法网络为抓手,推动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建设。

“必须指出的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就是保护,保护好知识产权,才能谈论创新引领发展、提升城市能级。”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保护”方面,成都将探索建立市级专利行政执法队,建成覆盖创造获权、用权维权等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授权确权、司法审判、刑事执法、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

三是以建设成都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抓手,带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力实现提升。

“融资,特别是在中小企业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此举是为了解决在运用知识产权之时,创业者或企业可能会遇到的流动资金不足。”接下来,成都将利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3亿元引导资金,引导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资金,重点支持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五大未来产业领域和成都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领域、加快发展的五大优势产业领域。

四是以建设国家“1+N”运营平台成都运营中心为抓手,带动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提升。

五大工程分别是: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改革工程,包括总结推广郫都区“三合一”改革经验和西南交大知识产权权属和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经验等;实施知识产权护航发展工程,包括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专项基金、开展相关“护航”专项行动等;实施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工程,包括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推进军民融合领域知识产权运营等,“‘知识产权强市’的根本,在于‘知识产权强企’”;实施知识产权运用创新工程;实施知识产权环境优化工程。

六个“一批”成果分别是:一是在知识产权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上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二是掌握一批关键、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三是打造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是建成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服务优良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五是创新一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产品;六是培养一批知识产权高端运营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

“作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是城市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是打造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成都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是成都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发展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它将有力支撑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也将有力支撑成都去参与更高层次、更高维度的全球竞争”。

(责任编辑:李洋)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