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7年,滴滴向死而生,程维做对了什么?-蜗牛派

创业7年,滴滴向死而生,程维做对了什么?

滴滴掌门人程维最厉害的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

在外人看来,程维的高度与滴滴的体量不相符。TMD三家小巨头的掌门人,张一鸣、王兴都是典型的理工男,擅长深度思考,对业务的理解能力超出一般人,如果再加上好的执行力,对二人来说除非失手,创业成功是大概率事件。

程维是一个特例。非理工出身,做了8年的销售,在互联网创业圈子里,也罕见其经典的语论。程维却说滴滴随时都可能死掉,活下来是小概率,是幸运。

当我们反向思考,为何最后是程维?

对于程维,很多人很难理解,从80万资金起家,为何可以在7年的时间里带领滴滴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在滴滴的出行帝国里,是什么支撑着程维打败彪悍对手的?在程维的创业历程中,又有什么是值得学习的?

合并梦想,招“老板”一起打天下

程维善谈。

圆脸,微胖,说话自带三分笑的程维,很难让人在交流中怀揣戒心。

有人总结,王兴、张一鸣的特点是对新事物有敏锐的察觉,以及习惯在思考后抛出惊人言论,程维的特点则是更加风趣幽默。的确,8年的销售经验,让程维能更容易带动周边人的节奏。

如果有人说“出行市场的江山是程维打下来的”,那是不准确的。准确来说,程维是招了一帮难伺候的老板,一起打仗、一起建功立业。

把时间拉到滴滴创业初期。程维跟他的老领导,也就是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一起,拜访了阿里首任COO关明生,关明生也是后来的阿里首席人力官。彼时,程维最想跟他学到的,是马云的管理之道。阿里巴巴能抓住B2B、B2C、C2C、网上支付等机会,程维认为团队是关键。

关明生给程维讲了一个老故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一半都是在讲他们是怎么加盟的,怎么找到他们,怎么判断他们”,这是创业故事的精彩之初。

程维记住了。

2014年,陈汀找到了程维,其创业的项目蚂蚁拼车刚拿到600万美金。此前陈汀便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六次创业六次成功。

只是他没想到,这次“栽”在了程维手上。

来见程维之前,朋友给陈汀建议:你做拼车,滴滴做出租车,出租车也可以拼,可以找程维合作。“投资拿到了,产品你也看了,要不你给我导流吧。”陈汀把融资协议拿给程维看,没想到,程维把它放进了自己的抽屉里。

“这个你不需要了,我给你投1000万。”半个小时后,程维改了主意,“滴滴现在一天就花几千万,给你一千万你也花不了多久,你来滴滴做拼车吧”。

2014年初,程维就打算做拼车,由于出租车业务和快的正在打仗,就暂时无暇顾及。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时候陈汀送上门来了。

于是,陈汀有了第一次给别人“打工”的经历。他退掉了投资人600万美金的投资,给程维当了两个月助理。2014年6月,滴滴上线一号专车,正是由陈汀操刀。到后来,私家车业务成为滴滴的核心。

“合并梦想,这是程维最牛逼的地方。”陈汀后来说到。

滴滴巴士事业部总经理李锦飞在加入滴滴前,他的创业项目钛牛科技估值已经1亿美金了。因为碰到点麻烦,产品上线第二天就被喊停了。

李锦飞第一次见程维,滴滴还在中关村的e世界,“楼道黑不溜秋,没窗户,通风非常差,一进去很闷很压抑。”

第二次见程维时,滴滴搬到了得实大厦。程维给李锦飞描述了滴滴的构想,“巴士业务还没有负责人,你来做吧。”

不到一个月,李锦飞就解散了公司,加入了滴滴。

程维就像有洗脑术一样,把一个个原本就是老板的人,“忽悠”到了自己手下。而这些人,在日后也给滴滴打下了关键业务的战役。

招募柳青的故事就广为人知了。为了帮助柳青做决定,程维想了个办法:约柳青去西藏旅游。滴滴8个高管拉着柳青飞到西宁,CTO张博发着烧,一路上胸口顶着方向盘开过来。一行人在喜马拉雅底下,程维哭了。

程维感触到,这可能就是创业路吧,“我把命交给兄弟,我就信任他们。”其他的高管听了之后也哭了,柳青也哭了。

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

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照亮我前行。

程维放的这首歌打动了柳青,也打动了8位高管。程维看来,创业就是晚上推开门,外面一片漆黑。在这漆黑的世界里,每个孤独的人,谁又是谁的启明星?

滴滴的第一款软件,是多次转包给蓝翔技校开发的,这让程维吃了大亏。他一直想找一个技术合伙人,翻遍了通讯录,看谁可能认识。堂哥学计算机的,在老家开网吧,问了一圈也没有。想到大公司变动可能有牛人跳槽,程维就去腾讯、百度约人喝咖啡,也没有得到回音。

是此后张博的加入,让程维开始相信:等到你努力到无能为力的时候,上天就会帮你。

张博曾是百度负责研发的产品经理,负责过九个用户过亿的产品。2012年的秋天,独自创业的项目刚倒闭,心灰意冷的张博就来到威海闭关。

通过一个叫“唱片三”的猎头,程维找到了张博,准确地说,是张博在自己人生最黑暗的时刻,遇到了程维。

程维做出了一个决定,也滴滴成立后在用人方面的第一个重要决定:公司账上只有100万美金,程维用240万人民币买回了原CTO手里30%的股份,换张博上场负责研发。

之后,张博这员大将为滴滴打下上海市场,在和快的生死决战中,带领技术为滴滴取得了“七天七夜”战斗的胜利。

如今滴滴的高管团队让程维颇为自豪,他们既有阿里的地面能力,也有百度的技术能力,还有腾讯的产品能力,更可怕的是柳青、朱景士等高盛的战略和投资能力。

创业就是补短板的过程,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要靠一个完美的团队,程维深谙此道。

和Uber一战,程维认为自己几乎是必死之局。Uber举全球市场之力赚钱,在中国打滴滴。

在和Uber的关键战役上,滴滴还是发动了联合的力量——程维建了一个“太平洋群”,把东南亚、巴西、美国的打车企业联合了起来,选择全球打Uber。

回到关明生对程维讲的三国演义的故事,就像是刘备手下良将如云、谋臣如神,要问到底是刘备厉害,还是手底下这些大将厉害,外人问滴滴的故事里,是程维厉害,还是滴滴的高管们厉害,已经很难说了,或者,也没那么重要了。

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真正优秀的、有创造力的人,激发大家去为共同梦想努力,而不是让他们去执行某个想法。不得不说,程维在这一点上做的很棒。

在滴滴,程维把40%的时间用在招人上,总监级别以上的必须亲自面。而招人之后,80%的时间用在怎么把这些人融合到滴滴。在程维看来,业务是假的,只有团队是真的。

这是程维的绝招,也是他在公司的意义。

如果“大雪”来了,必须保证不能输!

滴滴因为2012年的一场大雪,获得转机并存活了下来。这个故事里,很多人只记住了这家公司的运气,但是忽略了一点:为什么是滴滴,而不是比滴滴更大的摇摇招车或者其他公司?

如果说大雪只是一个节点,那在这场大雪之前,滴滴三个月的玩命推广,可谓是把前期的工作做到极致。

很多投资人建议,创始人在介绍自己的产品的时候,能一分钟说清楚到底做的项目是什么,可实际上很多人做不到,因为抓不住关键点。

作为销售,程维门清。

30秒介绍清楚滴滴到底是做什么的,压力不来自于投资人,而是只给自己30秒的司机,如果你介绍不清楚,司机就必须开车走了。

也就是说,30秒时间,决定了滴滴的生死。

滴滴团队判断,出租车司机每周都要去一趟机场,如果在那里设点,一周下来就可以接触到全北京的司机。但是没有对手钱多,机场优质的点位拿不下,他们只能花几千块在北京西站设点。

在北京西站的出租车底下通道,滴滴打车副总裁赵意波每天就在这个阴冷的地方“上班”,从2012年6月开始,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早晨7点多醒来,晚上11点多回家,有的人身体差扛不住病了就换下一个人来,丢“人”不丢岗。

滴滴给司机的介绍,也很能抓住关键点,“用嘀嘀省时省力更省油”的条幅,加上“用这个一个月可以多挣几百块”的简短介绍,还有“司机上厕所的时候别发宣传单,要等他出来的时候再给”时机的细节,都让地推效率得到提升。

沟通策略也是深思熟虑的——智能手机当时还没有普及,滴滴的员工不能问司机是不是智能手机,而要问是不是诺基亚。问智能手机,只会给自己带来沟通的障碍,而不是诺基亚,大概率就是可以装软件的。

在对手看来,滴滴耍了小聪明。摇摇招车在电台投放广告,让司机在某一天去某个酒店现场安装软件,滴滴则直接在广告后面加一句“拨打××电话,立即安装”,因为下载安装麻烦,滴滴让工作人员带着电脑,直接给司机安装。

要关注细节的也很多。一位司机说一笔10元的奖励没到账,主管王品哲赶紧上前说到,“我们一定会解决,这是我的电话要是还没解决您打我电话。”滴滴联合创始人吴睿从来不关机,晚上2点还有司机给他打电话,问“睡了吗?兄弟”。此外,程维的手机里也有很多司机和乘客的联系方式,这些人会给他反馈,产品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

在济南的服务点,滴滴和快的有过多次摩擦。他们请了两个身高 185cm 以上的壮汉,戴着墨镜,叉腰站在服务点门口,对方就不敢过来了。”

“打起来是常有的,我们只有两条要求,不许先动手;动手了,不许打输。”负责深圳市场开拓的易银波说到。

日拱一卒,因为你不知道哪天会遇到属于你的“大雪”,能做的就是在大雪来临之前默默地做好准备,一旦“大雪”来了,就不能输。

另一边,程维拜访北京的189家出租车公司。因为没有相关文件,100多家都拒绝了滴滴。很多出租车公司第一句就问,“你们有没有交通委的文件?”滴滴的员工到处碰灰,有人问程维,你家有没有亲戚在交通委?程维真问了,没有。

处处碰壁之后,程维鼓励到,“再坚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就认了、放弃!”直到后来,昌平一家只有70辆车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和滴滴的人喝了顿酒,发现他们真的不容易,才答应试着合作一下。

一家签下来以后,滴滴开始拿着合同给其他家的说,你看,某某跟我们签了,你们不签,钱就都跑到人家那里去了。此后,滴滴才顺利签下北京的出租车公司,深圳那边如法炮制。

两年后,摇摇招车退出了市场,首都机场也开始与滴滴合作。机场负责人和滴滴的人吃饭,席间敬了滴滴一杯酒,并好奇的问到,“当年摇摇招车比你们大那么多倍,你们这支小米加步枪的队伍最后赢了,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滴滴的人默默地喝了酒,什么也没说。因为没有经历过的人,不能理解。

很多创业公司会遇到一个问题,是员工都不用自家的产品。

滴滴CTO张博,每周五下午会自己花300块钱不停地打车,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观察司机怎么收到订单广播、怎么抢单、路线是不是最佳的。

坐在办公室里,这些体验是看不出来的。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很多司机最痛苦的,就是晚上回家收车那一单,也是在那个时候,滴滴开始做顺风车功能。

有人问程维,滴滴为什么是活下来的那个?程维说到,“靠的就是这群人,每天嗷嗷叫着往前冲”,“一定要珍惜早期创业的时光和这帮兄弟。早期创业的时候是很幸福的,充满梦想,一个小的团队,很单纯。”

滴滴的运气是好的,但这些运气建立在不停努力的基础上,一直把事情做到了极致上,当大雪来临的时候,那就是努力的一个“奇点”到来。

王兴举过一个例子:

舒马赫和阿隆索有一个很经典的对决,双方的距离非常近,长时间齐驱并驾,就看在最后关头,谁先松油门谁就输了。经过长时间激动人心的僵持之后,最后阿隆索胜出了。事后,别人问阿隆索为什么,他说那一刻我是这么想的,

大家都不松油门的话,可能车毁人亡,他有小孩,我没小孩,他应该让我。

这个是很极致的竞争,其实有点残酷,对人性是个考验。

扛过去了,你就上了一个层级

爬山的时候,最困难的阶段不是快要登顶时,而是在半山腰。如果再碰上山雾弥漫、露水潮湿,人眼仿佛看不到山的尽头,再加上精疲力尽,这个时候往往是爬山最艰难的阶段。

滴滴在过往的7年的时间里,就像是在爬一座没有尽头的山,一直处于弥漫着山雾的半山腰,看不到山顶。

程维也在不断地讲,滴滴是一家危机感很重的公司,“容错率很低,一个错误就可能前功尽弃。”除了在政策方面不断地碰到麻烦,在经营上滴滴也并不顺。

很多人认为滴滴融资上百亿美金,一定是一家不缺钱的公司。实际上,程维一直在讲,滴滴敬畏每一份钱。

在补贴大战期间,程维分析了日订单,定期地提醒员工,“如果我们失败,结果就是灭亡。

柳青加入滴滴后,程维忐忑地对她说,未来可能没法坐头等舱,住酒店也只能住经济型酒店。后来柳青出差美国参加论坛,果然住了一家经济酒店。程维不是要省多少钱,而是提醒滴滴,”我们还是一家创业公司,我们并没有赚钱,我们必须要敬畏每一分钱,希望大家都是一样“,”珍惜每一分好不容易拿到的钱,把它的效率用到极致。“

嘉御基金创始人卫哲说,为什么很多创业公司都是烧钱,程维和王兴能成功,不在于他们融了多少钱,烧了多少钱,而是在烧钱上获得更高的效率。

补贴大战是滴滴无意间引发的。最初只是为了让司机不用找零钱,引导用户使用钱包工具。一方面滴滴把钱垫出来,乘客支付后,司机立刻就能收到。另一方面,滴滴提供红包,鼓励司机使用。当时微信也正好出支付,两家就联合起来了(你看,程维把马化腾的梦想也合并进来了)。

有一天,有人提醒程维,当天是司机的账期,可能很多司机会提款,资金有压力。果不其然,到了晚上,司机把滴滴的账户提爆了。产品经理比较实在,之前的页面设计的是,“滴滴余额不足”。这一下子司机炸了,瞬间开始传播,滴滴要倒闭了。雪崩效应下,滴滴账上差了1000万。

当时的滴滴融了很多钱,不过拿的是美元,换成人民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天发不了钱,明天可能司机就都走了。

程维就又开始翻通讯录,把认识的人翻了一遍,谁可能借给他10万,谁能借100万。那一晚,程维打了一晚上的电话,东拼西凑了1000万,度过了危机。此后,程维开玩笑说,要把提示改成“系统正在维护”。

缺钱的那种痛,谁也没有程维清楚,刻骨铭心。

2012年11月,滴滴曾经账面上只剩下一万元钱。到C轮融资的时候,程维飞到纽约、旧金山,所有人都因为阿里的阻力放弃了滴滴。

漫天大雪,程维一个人拉着箱子离开,“挺悲凉的,往事不堪回首,”程维后来苦笑到,“很多次,稍不小心,滴滴可能就死掉了。”

但是,你扛过来了,就上了一个层级。

以前程维不理解,为什么像《七龙珠》的动画片里,人物被打趴下、被踩在地上怎么都不死,忽然之间就起来了超级厉害。后来程维明白了,真的是濒死才会有突破性释放,才会否定自己,重新琢磨一切。

解决完一个危机,会习惯的思考下一个危机是什么,面对任何一个维度生死挑战的时候都要打,因为这是对所有人的压力,就看谁能迈出去。

19年前的高考考场上,成绩本来挺好的程维,在数学考试结束前的15分钟发现三道大题没做。当时他的脑子就冻住了,思绪几乎崩溃,15分钟时间里除了没哭啥都没做,写了三个解就交上去了。

出来后,程维对他母亲说,完了。考完了?考完蛋了,三道题没做。程维心虚,很慌。

程维的母亲镇定地说,不慌,休息一下还有考试。最终程维其他的考的都还行,这一关算挺过来了。

这之后程维明白,很多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先接受它,然后要思考的是,现在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最正确的应该做什么。

有时候,你挺过来了就是挺过来了,否则就死掉了。如果能挺过来,你就上了一个层级。

周星驰一句话很打动程维,这句话也适合所有人——

“你不行是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2019,程维的填坑之战

熟读战争史的程维,没想到安全问题攻破自己多年来苦心构建的“马奇诺防线”。

程维早已把“日拱一卒”拿下来,换成了“虚心”。和Uber合并后,滴滴无仗可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只是这“开荒垦田”,要比两军对垒艰难的多。

这是一场要和过去的自己打的仗。

新能源化、全球化的梦想,依然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完成。滴滴继续与车和家等众多车企达成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共享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普及化。在巴西、日本等市场,和当地合资公司开拓海外市场。

但是在国内,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只能程维自己来完成。

10月的五彩城街头,程维又发起了传单。只不过这次,是征求用户问题。7年的时间,程维离司机、离用户,都走的太远了。

7年前,没人知道滴滴,哪怕呼叫成功率只有一半,程维也得硬着头皮上,今天多一个司机用,明天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

7年后,人人都知道滴滴,但是在程维看来,这个有着5.5亿注册用户的产品,依然是千疮百孔。

程维曾把滴滴比喻成高速上250迈的车,任何一块石头,都可能让他们前功尽弃。高速发展的时候,凭借惯性滴滴就可以保持稳定地前进。但是当速度慢下来,如果还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不能站到自己的对立面,重新认识自己,那就只能随着自己的影子一起倒下。

安全问题、司乘体验、价格问题,每一个都是自己当年埋下的坑。如今,这些课只能自己去补。

在2019年2月,程维正式宣布滴滴进入“冬天”,关停并转非主业,All in 安全。今年滴滴七周年的庆祝,也变成了一个吐槽大会。

程维和柳青笑着吐槽滴滴,也笑着接受吐槽。

可能是因为瘦了,程维曾经的笑容僵硬下来,变得没那么轻松。在公开场合,再也不能轻松地讲述自己的艰苦岁月。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地谈责任、谈用户价值、谈安全,谈滴滴能为司乘做点什么。

其实,也是有支持滴滴的声音。安全问题本是社会各个环节固有的问题,并不能全部让滴滴承担。但这也是滴滴天然社会性产品的属性,无法避免。

面对这样的一个难题,程维明白,这是一个比竞争更复杂的战场。如果说程维熟读战争史,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知道程维的书架上,是不是该放上一本《论语》。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