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推开青海水井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门,一位留着寸发,穿着白色衬衫的帅气小伙子迎了上来,红色的党徽在他白色衬衫上显得格外耀眼,他就是青海水井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董事长陈琪。今年35岁的陈琪虽已离开部队3年了,但依然保留着军人独有的干练与自信。
重塑“水井巷”
陈琪是安徽省蒙城县人,1998年应征入伍来到青海,在战友眼里,陈琪是个拼命三郎,他行事利索肯吃苦,又喜欢钻研学习,很快就成为先进人物。在部队的16载,因表现优异,他曾三次荣获三等功,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顺利完成了管理工程专业学习,取得本科学历。2015年陈琪从部队转业到青海警官职业学院,从事在职民警培训工作。
“千年水眼头,百年水井巷。‘水井巷’三个字对于青海人意义重大,更是中国西部老商业街的一张金名片。记得在部队第一次放假时,我和战友就慕名来到水井巷。”陈琪回忆道。
2015年,陈琪发现名噪一时的“水井巷”还没有注册商标,担心承载着青海几代人记忆的“水井巷”如果被其他省的企业注册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海历史文化的传承。
“出于保护‘水井巷’品牌和对青海第二故乡的情节,我申请注册了‘水井巷’商标。”陈琪说,“虽然注册了‘水井巷’的品牌,但如果不去开发,就只是一张沉睡在箱底的纸片。”
提起辞职创业,陈琪说他并非心血来潮。
2017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浪潮高涨,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这无意中也激活了陈琪的创业梦。
陈琪找到了自己的6名战友——也是像他一样的复转军人,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了大家听——辞职创业,以“水井巷”为品牌开发青藏特产。没想到战友们一拍即合,陈琪也心潮澎湃:“我们这些退伍军人以前的职责是保家卫国,现在又能为青海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感觉又一次和战友们踏上了‘战场’”。
但创业意味着要付出一些代价。
首先就是要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陈琪妻子也在公安系统工作,陈琪的岳父觉得,两口子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什么又要放弃稳定的生活从头创业呢?
战友程杰也表示不理解:“一个农村的孩子能达到现在这一步真的不容易,要是我,肯定舍不得放弃。”
但陈琪作为一名军人敢打敢拼的精神还在,他认定的东西,说干就干。2017年3月,他向组织提交了辞职报告。
陈琪掏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和几位战友筹集了400多万元资金,在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的一栋写字楼里,成立了青海水井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昔日的战友们如今又站到了同一个战壕里。
创业伊始,陈琪惨淡经营,他先是奔赴全国各大城市,学习先进经验。“我觉得只有跳出青海看青海,才能谋得发展”陈琪笑着在自己的头顶画了一个圈:“创业开始的一年里,我常常是通宵睡不着觉,这一块头发都白了”。
付出总会有所收获,陈琪先是推出了“水井巷”的拳头产品——青稞酒,然后又开发了冬虫夏草、藏红花、黑枸杞、牦牛肉等其他产品。一年时间里,“水井巷”品牌走出青海、走出国门。
陈琪坦言:“我从2017年辞职创业,到现在一年过去了,公司其实还处在初创期。”
一枚党徽结缘分
陈琪公司里的布置在外人看来有些独特,面积比较紧巴的办公室里,一张会议桌就占据了大部分地方,但党建氛围却相当浓厚:四周墙壁上挂着党组班子形象栏与党建宣传栏,阳台横放着一块党员心得体会板,房间的一侧还专门设置了党员学习交流角。
原来,“水井巷”实业团队中的复转军人都是党员,公司成立后,陈琪就立即向上级党组织申请成立了党支部。
就在2018年“七一”前,党支部成员还赶赴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下曲加村与村党支部联合举办了党日活动。
说起这次活动,陈琪说那是由一枚党徽牵出的缘分。那是2017年7月的一天,陈琪带着一位合作伙伴前往化隆县考察市场,下午返程时已是5时左右,在驶过一个岔路口后,睡眼迷离的陈琪却突然精神了,他对司机说道:“停车,掉头往回走。”
车子停到了一名正在拦车的男子身边,陈琪看清了他胸前这枚让自己突然精神的党徽。详细询问后,陈琪才得知这名男子叫却太和,是下曲加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刚参加完省委党校的村支书培训,但到了这个岔路口后已经没有回去的班车,陈琪听到后二话不说:“上车,我送你回家。”
村子地处偏远,却太和支书到家后,极力邀请陈琪到自己家里坐坐。走进家门,陈琪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村支书家并不富裕,床上还有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但墙上却挂满了历届国家领导人的相片。陈琪说:“我突然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我也是从那时起有了要扶贫的念头,开始考虑怎么成为‘一个有良心的创业者’。”
于是陈琪将下曲加村定为帮扶村。6月23日,在“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主题党日活动中,两个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在党旗前重温了入党誓词,水井巷实业党支部还为下曲加党支部、下曲家修实希望小学送去了办公学习用品。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如今,在青海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水井巷”品牌建设通过各种展览会和推介会,在国内和“一带一路”多个沿线国家留下印记。陈琪说,就在今年年底,公司准备在水井巷旁经营一个“水井巷品牌馆”,成为“永不撤展的青洽会”,为来青海的游客提供一个窗口,让他们通过展馆,了解青海的风貌、物产。
陈琪对未来的事业充满信心,也时刻牢记着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目前公司还处在初创期,但随着企业的壮大,我会更多地回报社会,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我也经常鼓励我的战友们一起投身创业。”
未来的路上可能布满艰难险阻,但陈琪觉得自己还是那个雷厉风行的军人:“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
(责任编辑:罗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