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5岁的年轻人,老爹做生意,城里有房有车,本可以过着安逸的城市生活,可俞志刚却不,而是跑到山里养猪。
从漳平市桂林街道高明村出发,记者驱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爬了许久,才到这个叫乌石科的山场。一看不得了,到处都是黑猪,竹林里、大树下、草地中、空地上、水坑里,又拱又啃,大大小小几百头。后来采访得知,草、树叶、树根、笋、野果、蚯蚓、虫子、甚至红土,都是川藏黑猪喜欢吃的食物。
俞志刚看起来比同龄的年轻人成熟一些。他告诉记者,之所以会选择养川藏黑猪,缘于六年前朋友送的5斤猪肉,吃腻了饲料猪肉的他感觉这肉味道特别鲜美,一问才知道是川藏黑猪。他马上想到,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养川藏黑猪,市场一定看好。于是他赶到西藏去考察,花6万元引进10头母猪和1头公猪,在自家山场上试养,一直发展到现在存栏400多头的规模。
他家的山场有100多亩,周围还有邻居的山场200多亩,原来种植柑橘和毛竹,柑橘林因近年行情不好已荒废。他把猪放养到山里,让它们自己觅食,每年补贴给邻居们一点钱。当然,在竹笋生长的季节,必须把猪关一个多月。
“咣咣咣——”傍晚,俞志刚拿出一面锣敲了起来,只见一头头黑猪从四面的林间草从冒出来,陆陆续续回到猪栏,被关了起来。俞志刚拿起铁锹,将一堆豆腐渣分散着铲进栏里。“二师兄”们一声不吭,埋头苦吃。他说,这是给猪吃的唯一饲料,只有这样,才能吸引猪从山上回来。
他向城里做豆腐的订购了豆腐渣,每天10袋约800斤,只要100元。除了前期买种猪、建猪栏和修路的钱,成本就是这每天100元了。藏香猪的抗病力极强,不用防疫,连母猪生仔都是自己完成的,不用人帮忙。
五年多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因成本不高,销售也不成问题。现在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在确保周边环境不受污染、村民生活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准备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坚持生态放养,保持猪肉品质。如今他已经注册了公司,准备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扩大经营,前不久还有柘荣县的客户过来考察,达成合作意向……对于川藏黑猪养殖的未来,他信心满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