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的成长密码-蜗牛派

“中国硅谷”的成长密码

  

 

  深圳华强北商圈。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特派记者 李庆芳 摄

  

 

  8月16日,深圳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创业者陈绮在工作。 海报集团全媒体中心特派记者 李庆芳 摄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从曾经的“科技荒漠”成长为中国创新之都。如今,深圳在5G技术、超材料、柔性显示、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科技创新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诞生了腾讯、华为等世界级的科技明星企业,甚至被人们称为“创客天堂”“蜚声国际的设计之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创客聚集于深圳,许多跨国公司在深圳设立了资讯站,捕捉最前沿的创新趋势。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独特魅力。

  深圳的创新要素是如何聚集的?近日,《海南日报》“奋进新时代 特区新使命”采访团来到深圳,在深圳湾创业广场、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等地,感受创新之都的创新节奏,探索创新之都的成长密码。

  A

  创新氛围浓厚,创客纷至沓来

  8月16日中午,当采访团来到深圳湾创业广场时,正值午饭时间。人群从鳞次栉比的写字楼中走出,进入广场一楼的咖啡厅、餐饮店就餐。

  在等候饭菜上桌的时间,不少人拿出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打开。这些在附近写字楼里工作的食客们谈论最多的是如何推进创业项目,如何优化设计方案。走在深圳湾创业广场,海南日报记者感受到了一种年轻向上的力量和你追我赶的创新创业氛围。

  深圳市星火车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先洋对此感触颇深:“我们公司在深圳湾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这里的创新创业环境,特别是聚集在这里的创新型人才。”

  深圳市星火车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入驻深圳湾创业广场的第一批初创企业之一。经过近年来的发展,该公司的产品已从最初的车载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产品,升级为自主研发的集胎压监测、货物装载量显示等功能为一体的货运卡车智能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从单纯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华丽转身。

  “从创立企业到自主创新,我花了3年时间。”方先洋说,初创企业需要一个有活力的成长环境,深圳湾创业广场聚集了大量创新型人才,只要你有好项目,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深圳湾创业广场的管理很到位,且与许多国际厂商、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入驻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软环境。此外,深圳湾创业广场还引进了一大批全球顶尖的创业孵化器,为创客提供优质的创业服务

  在深圳市区随处可见的标语“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很好地诠释了人才、创新与发展的关系。近年来,深圳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在深圳安家落户。近两年来,国内各大城市间的人才“抢夺战”日趋白热化,深圳进一步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奖励补贴力度,在资金、科研等方面对创新型人才及团队进行扶持,提升深圳对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

  近年来,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促进创客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深圳市关于促进创客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并安排5亿元创客专项资金、设立创客基金。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启动资金、创客空间、创业服务方面对创客进行全方位扶持,让深圳成为名副其实的“创客天堂”。

  正是千万个像方先洋一样的创客,构成了创新之都的血液与躯干。他们创立的企业有一天可能会成长为又一个腾讯或华为……

  B

  创新要素聚集,产品研发成本降低

  走进位于华强北电子世界七楼的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只见一排排长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电子元器件,大厅内的3D(三维)打印机整齐摆放,墙壁上挂着许多未完成的设计图纸。大厅一旁的吧台供应着咖啡,不时有年轻人脚步匆匆地去取咖啡。

  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位于深圳华强北商圈,商圈内聚集着赛博、远望、新亚洲等众多知名电子科技企业,是中国种类最齐全的电子产品集散地。

  “海归”陈绮是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的一名创业者,他的创业团队此前由知名IT厂商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已具备自主研发各类电子产品的能力。目前,该创业团队正在加紧研发各种适用于特殊环境的微型台式个人电脑、电子白板。

  “在深圳,我们可以轻松地找到很多接小订单的代工厂,只需花几万元就能开模让我们的产品实现小规模量产,不用担心市场推广问题,这让我们可以集中精力研发产品。在创客中心,摆放着多台用于测试产品的设备,从事硬件开发业务的公司可以共用,节省了研发成本。” 陈绮说。

  在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密布的格子间内聚集着数十家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该中心的产品展示区,新研发出来的科技产品令人大开眼界:一体式VR(虚拟现实)终端、个人便携式酒精测试仪、空气质量测试盒……

  “研发产品的过程中,缺少任何一种电子元器件,只要乘坐电梯下楼,在市场内就可以找到,这大大减少了我们的物流和时间成本。”陈绮表示,楼下挑选采购元器件,楼上设计创新,华强北的硬件研发环境在全球绝无仅有。

  除了华强北这个电子产品集散地,还有一大批代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深圳。完整、高效的元器件供应链是这些代工厂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

  C

  企业为创新主体

  六个“90%”成就“中国硅谷”

  如果说这些聚集于深圳湾创业广场、华强北国际创客中心的创客是深圳科技创新的单体细胞,那么大中型科技企业就是深圳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是深圳建设创新之都的“源动力”。

  在深圳科技界流传已久的六个“90%”,体现了创新之都的成色: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地企业。

  如今,无论走在深圳湾创业广场还是华强北商圈,随处可见腾讯、阿里等知名企业旗下的众创空间的LOGO(标识)。在深圳创新产业链条上,既有华为、中兴、腾讯等知名行业巨头,也有大疆、柔宇、超多维、微芯生物等新近崛起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还有柴火空间等一批创客空间,形成了丰富的创新梯级层次。

  这种“企创”模式通过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聚合创新资源,实现研发、生产和市场的有效衔接。此外,通过加快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深圳、香港两地在科技创新、科技教育、科技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如今,创新已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据统计,2017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13%,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8%,成为全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深圳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中国硅谷”。高度重视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深圳,正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创新生态链,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