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 不应以牺牲学业为代价-蜗牛派

大学生创业 不应以牺牲学业为代价

  近日,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的一名学生由于创业,7门课不及格,学校基于该学生创业业绩优异,不仅让他如期毕业,还将其推荐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此事引发网友的热议和关注。网友的争执焦点集中于创业与学业之间的平衡。对于大部分高校学子而言,这两者间的平衡都是大学阶段所经历和寻求的。

  站在当事高校角度,学校本身为创业学院,这样一个创业成功的个例显然有助于树立自身的“名誉”。不过,问题在于,如果创业的成功要以7门课不及格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成功模式是否值得大加赞扬?学校让7门课不及格的学生如期毕业,还推荐为省级优秀毕业生,由此传递出的教育理念恐怕让人存疑。它完全可能给其他学生造成这样一种认知,创业成功后不仅能如期毕业,还可以被学校推荐为优秀毕业生,那么干脆在校期间一股脑奔向创业路。而众所周知,创业成功充满未知,专业、性格、家庭背景乃至创业能力、创业意愿等都是其影响因素。这种导向不仅不利于学生发展,还有损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尊严。

  过往舆论多指责一些高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实践活力。不过,指出当下高校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固然没错,但因此而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唯实践结果论至上,未尝不是陷入另一种极端,有矫枉过正之嫌。学生无论怎么进行实践尝试,均应在学业合格的基础上,这是作为学子的基本要求。况且,高校的一些课程在当下或许不能转化为实际效益,但在学子的知识储备、价值观塑造、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方面不可或缺,这些因素不仅在人生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也间接决定了创业最终的上限。“天才”或“怪才”并非没有,但不能将这样的个例无限度拔高,乃至树立为榜样,鼓励他人效仿和学习。

  创业归创业,毕业归毕业,前者是学校鼓励和支持的方向,后者则有学校的相关考量和要求,不应当因为一两个人就打破这种规则。其实,对大学生创业这件事,学校的重点还是在于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而不是只注重创业结果。相较当下一时的得失,学生的未来才是教育者应当关心的。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