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遭摘牌,创业孵化如何穿越资本寒冬?-蜗牛派

2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遭摘牌,创业孵化如何穿越资本寒冬?

经历了一轮洗牌,众创空间如今是否安好?

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了《关于公布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的通知》,《通知》公示,1952家众创空间符合国家备案资格,24家被摘牌。据了解,本次发布的《通知》是对过去发布四个批次的复核。本次复核根据众创空间高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淘汰了24家“连续2次未上报统计数据并不再开展创业孵化服务“的众创空间。火炬中心相关人士透露,这是首次对国家级众创空间摘牌及公示。

科技部文件显示,过去四年,科技部一共公布了四批共1976家经国家认定的众创空间。但实际上,这些年全国的众创空间远不止这些,10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众创空间白皮书2018》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纳入火炬统计的众创空间已达5739家。

这些年,众创空间在市场的调节中经历了一场大洗牌,许多经营不善的众创空间在一两年前已纷纷倒下。在这之后,国家的监管也随之而来,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提出对众创空间要质量管理、优胜劣汰。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指出,众创空间发展站位要高、质量要高、标准要高。

 资本寒冬加剧众创空间运营困境

经历了三四年的发展,众创空间在推动双创发展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张志宏看来,全国众创空间已成为双创工作的基础抓手。上述《白皮书》指出,双创空间“投资+孵化”的模式吸引了众多机构参与。2017年,全国众创空间帮助1.8万个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总额约670亿元人民币,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占比高达85%。

此外,过去几年,优质众创空间也深受资本市场青睐。据《白皮书》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共有优客工场、创新工场、银江孵化器、苏河汇、因果树等1091家众创空间获得社会资本投资,222家众创空间自身就是上市/挂牌企业,占比3.9%。而在众创空间的助力下, 2016年,众创空间内上市或挂牌的企业达944家,2017年,这一数量增至1060家。

事实上,众创空间的确能聚集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资源、服务和资金,但众创空间数量的不断增长也引发了业内的普遍担忧:各种类型的众创空间纷纷涌现,除部分优质的以外,很多平台发展都过于粗放,“二房东”的模式比比皆是。

在众创空间的运营上,不难发现,在北上广深杭这种双创氛围比较浓厚的城市,优质的众创空间往往是“一座难求”,但其余的二三线城市尽管也非常积极的发展众创空间、扶持创业创新,但大量的众创空间入住率都很低。而在盈利模式上,大部分众创空间的收入要么来自政府的补贴和入驻企业的租金和服务增值收入,尽管部分众创空间通过入驻企业的股权投资来获得未来的收益,但这部分的产出周期较长,也难以短期内维持空间的生存。

特别在今年爆发的资本寒冬中,大批创业者都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许多不知名的众创空间无人问津,“二房东”的模式更是让许多众创空间面临极大的挑战。在盈利收入告急,无法继续开展创业孵化业务的情况下,众创空间默默死去或是被摘牌也是意料之中的。

创业孵化新方向: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在国家的监管和市场的调节中,众创空间已不可避免的经历了一场“优胜劣汰”的洗礼,而留存下来的优质众创空间在寻求规模化发展之后,升级和特色化开始成为他们思考的方向。

实际上,上述国务院发布的《意见》就明确提出众创空间引导的方向是:让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并且鼓励具有科研能力的市场主体创办众创空间。此外《意见》还希望推动中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孵化机构,为初创期、早中期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检验检测、财税会计、法律政策、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

记者观察发现,与以往的野蛮生长相比,近一两年众创空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演变。第一,一些行业的龙头包括央企在内积极投身创业孵化,BATJ是典型的代表,他们通过自己强大的产业和资源来提高创业孵化的成功率;第二,一些孵化器通过与垂直产业合作,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创业孵化功能;第三,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开始借助众创空间,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地搭建平台;第四,像优客工场这样的联合办公迅速发展。

无论探索怎样的精细化发展路径,对于众创空间来说,粗放式发展时期已经过去,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回归服务本质和价值,也成为新的竞争砝码。业内人士也指出,创业孵化事业在新时代需要有新的特点,需要着眼于创业孵化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只有专业化和细分化才能让创业孵化展现出生命力。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