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孤军奋战,到拥有27人小团队;从一开始赚不到钱急得直哭,到今年4月拿到第一笔天使人投资300万元;从送外卖,到成为两家公司的总经理……1991年出生的张璋,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就完成了这些转变。
“我也是苦过来的。”张璋笑着说,青春的稚嫩并未从他脸上完全褪去,“我只是把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做成功了。”
送餐进宿舍,抢占校园餐饮“最后一公里”
2012年,张璋考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学习金融管理。
上学期间,张璋也像其他同学一样,有时懒得出门,选择订外卖解决吃饭问题。但是,有些外卖只能送到校门口。很多同学抱怨,从宿舍走到校门口取外卖,要花10分钟,“太累”。
有需求就有商机。张璋灵机一动,外卖送进宿舍,还差“最后一公里”,在校学生不是正好可以帮忙跑完这趟送餐之路吗?
张璋带着几个同学,开始把外卖从校门口送进宿舍楼。
“一开始,我都是低着头进宿舍的,怕学弟学妹们看见,不愿意见到熟人。”送外卖被认出,他也一度觉得尴尬。
通过向餐饮提供商收取10%的佣金,再向订餐者收取少量费用,张璋和小伙伴们慢慢开始赚钱了。
如今,张璋的这项业务,已经从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拓展到苏州其他六七所学校,带动了一大批贫困学生兼职。
弃银行“金饭碗”,创业之路多崎岖
大三上学期,张璋到苏州一家银行实习。由于表现优异,他被推荐留下,担任副行长助理,年薪15万元。这份工作在家人和同学眼中,无疑是令人羡慕的。
张璋却对这种安稳的生活感到压抑,“这种工作不适合我,我还这么年轻,就该出去创业、闯一闯。”不到3个月,张璋就从银行辞职了。
父母得知张璋的这个决定后,非常生气,对于他接下来的创业计划,明确表示不支持。
东拼西凑,借到3万块钱的启动资金后,张璋于2014年7月,创办了苏州聚时汇果品有限公司,主打生鲜、餐饮的送餐服务。他与十几家餐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采用O2O(OnlineToOffline, 即线上到线下)模式,客户在网上订餐,公司及时配送至客户手上。
后来,张璋发现,很多白领中午不吃饭。于是,他又增加了“鲜果切”业务,每天提供十几种新鲜水果,供客户自由挑选、搭配,每一盒只卖六七块钱。
最初的5个月,张璋没有帮手,全靠自己。“那时候经常哭,送餐时想到赚不了钱就会哭,想法太多但实现不了也会哭……”
切水果切到凌晨两点是常有的事。妈妈本来反对儿子创业,但看到儿子这么辛苦,也默默地帮着张璋切起水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璋从同程网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万元。10万元留给了公司,另外10万元,他慷慨地分给了后来与他一起走过来的小伙伴。
现在,“聚时汇”网站已有注册会员25000人,每天的流水收入近5万元,净利润达15%。
“创业是一个人的马拉松,坚持就是胜利”
今年5月,张璋创办苏州金相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金相邻”在苏州话里是“好邻居”的意思。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新鲜净菜、特色卤味、苏州特产等食品订配服务。目前,该服务已在微信端等上线,APP于今年10月推出。
张璋还计划走出苏州。依靠今年4月获得的300万元天使投资,他花了180万元在北京市朝阳区建了一个中央仓储。“我要做‘互联网+农业特色产品’,比如陕西大枣;还有中华老字号,比如我们苏州的杜三珍,做特产零食的配送。”说起新的创业项目,张璋踌躇满志。
尽管已经是两家公司的总经理,但张璋觉得,学习的脚步不能停。空闲时间,他主动参加创业训练营,进一步充实自己,学习如何更好地运作一个团队、当好一个领导者。他还是苏州市“90后”创业者团队——“菁英汇”的成员,“在那里认识了一大批创业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互帮互助。”
熬过初创期的苦与泪,张璋坚信,“创业是一个人的马拉松,但坚持就是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