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 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平均每年分别损失2000亿和1180亿吨冰川。而1亿吨冰足够填满40000个水立方泳池。
这些消失在温暖海洋中的冰共造成全球海平面升高约14毫米。
ICESat-2卫星 (冰、云和陆地高度二号卫星)是NASA史上最先进的激光测地卫星,于2018年升空,轨道高度约500公里,每秒就能发出10000束单独的激光,射向冰面上反弹,从而能精确测量冰层的厚度变化。从一开始,预测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就是卫星的重要目标。

而它的前辈,ICESat卫星 (冰、云和陆地高度一号卫星)曾留下2003年至2009年的相关数据。
新老数据存在大约数千万个交叉点,足够美国华盛顿大学领导的一个联合团队对其比较分析后,考虑到雪的厚度等其他因素后,计算出冰原的质量变化,描绘出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在16年间变化的复杂图景。

2003-2019年南极洲冰盖变化情况,红色为减蓝色为增。
研究主要完成人、华盛顿大学冰川学家本杰明·史密斯(Benjamin Smith)表示,有了ICESat-2卫星的惊人高质量测量,加上16年的时间跨度,研究人员才有信心认为这些冰原变化确实与气候变化相关。
夏季高温时,冰川和冰盖表面融化,一些区域温暖的海水也会侵蚀岸上的冰层。史密斯提到,格陵兰岛海岸冰川的“瘦身”程度非常显著,例如Kangerdulgssuaq 和 Jakobshavn这两个冰川每年要缩水4到6米。

2003-2019年格陵兰岛冰盖变化情况
而在南极洲内部的一些地区,冰盖受局部降雪量增加影响反而会变厚。然而,这些与南极洲边缘,尤其是西南极洲和南极半岛损失的冰盖比起来微不足道。
除了冰盖损失抬升海平面之外,冰架的损失情况也值得关注。冰架是冰川延伸向海岸和海面时形成的一种大冰原,厚度可达数百米。
冰架本身就漂浮在海面上,所以它的融化倒不会抬升海平面,但它能起到阻挡陆地冰滑入海中的作用。因此,冰架变薄就会加速陆地冰的流失。
这类结构随潮水起起落落,加上表面粗糙,多有脊壑,通过此前的卫星或飞行图像难以计算。ICESat-2卫星使得科学家们首次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结果不容乐观。“瘦身”最快的Thwaites 和Crosson冰架每年分别变薄约5米和3米。
相关论文发表在北京时间5月1日凌晨的《科学》杂志上。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科大讯飞首款立式大屏AI学习机LUMIE 10系列正式上市
傅利叶智能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GR-1通用人形机器人
网易旗下游戏《永劫无间》将于7月14日转为免费游戏
蔚来等16家车企“握手言和”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
开发者知识分享社区“博客园”寻求商业化努力绝境求商开设捐助通道
软银旗下ARM寻求上市前提高芯片设计价格 已告知多家智能手机制造商
瑞萨电子发布全新工业用微处理器MPU—RZ/T2L
微软Bing在线绘图ImageCreator功能正式公测所有用户都可直接使用
引入OpenAI大型语言模型后 必应搜索引擎访问量增加15%
宝尊集团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全面上云与数字化产品集成
网宿科技嘉定云计算数据中心入选“2022年上海市新型数据中心创新发展案例”
索尼中国新品发布会定档2022年3月29日 ZV-E1相机可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