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创业有门道-蜗牛派

山乡创业有门道

  20岁出头的小伙子沉浸在织锦的彩色世界里,并创办了文化创意公司,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杨凯的创业故事有些另类。

  从热爱、创新到创业,要持续积蓄能量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南黎族织锦,纺、染、织、绣四大传统技艺历来由黎族妇女世代相传,几乎没有男性承袭。偏偏杨凯一个90后大男孩,从5年前踏入大学校园开始,就与黎锦结下不解之缘。

  在大一的黎族文化必修课上,杨凯第一次见识到黎锦,筒裙、摇兜、手帕等黎锦服饰上,代表黎族文化的甘工鸟、大力神、青蛙、菱形等纹样,通过植物染出来的质朴颜色,让杨凯着了迷:这些色彩是怎么流淌出来的?抽象而巧妙的图案隐喻着什么样的情趣与深意?

  从黎锦图片资料、展品获得的感性认知已无法满足杨凯的好奇心,他来到五指山黎寨,跟着黎族妇女们认图案、学染色、织黎锦。“本地人都没几个学的,你一个外地男孩子,居然想学织黎锦?”黎族阿姨们对他的到来感到惊讶。

  黎族织锦使用经纬线垂直编织,织女们的脚需一直向前平伸,腰部得往后顶,初学者坐一会儿身体就会酸疼难忍。

  他忍着酸痛,学上了瘾。“那时我已经隐隐感觉,黎锦会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为了学织锦,他走遍了海南中部山区的黎寨。杨凯还将卡通与黎锦元素相结合,运用电脑绘制艺匠纸,用现代机器对织锦手工提花织机技术进行改良。

  黎族人大多用树皮、黄姜等植物染出颜色,黎锦多为红、黄、蓝、黑,较为单调。几番试验,杨凯的团队用葡萄皮染出了紫色、茶叶染出了绿色,将植物染色从传统的四五种增至八九种,既延续植物染色的传统技法,又丰富了黎锦的色彩。

  杨凯理解的创新,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产生的想法。从热爱到创新,再从创新到创业,是持续积蓄能量的过程。家境贫困的他从大一开始就为创业做准备。“摆地摊,我在训练自己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超市里,顾客排队结账发生争吵,我出面调解,能摸透顾客的心理,这些经历对创业都很有帮助。”杨凯说。

  创业大赛“搏”出新天地

  去年临近毕业,杨凯曾一度想放弃创业。“学服装设计的,通常会选择到‘北上广’就业。”杨凯曾打算像其他同学一样到大城市打拼。

  可事情在几场比赛后出现了转机。他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创梦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第一笔3万元的启动资金。去年8月,恰逢海南省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杨凯的团队凭借“时尚演绎海南黎苗文化”斩获二等奖,获得20万元创业资金。而后,他们又代表海南出征全国比赛。

  杨凯说,他的创业梦在学校浓厚的创业氛围中萌芽,在一场场的创业大赛比拼中成长。在今年澜湄会议期间举行的海南特色旅游产品展示会上,杨凯的时尚黎锦旅游产品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称赞。

  “黎锦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但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必须有传承担当。”杨凯现在觉得,山乡创业有门道,没必要总盯着大城市。

  仍需要专业投资人指导

  创业初期,杨凯由于缺乏经验,没有注册商标及申请外观专利保护,一些设计一面世即被盗用。后来,在海口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的帮助下,他们注册了公司,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团队从3人扩充到9人,并拥有两家工厂,年收入30万元。

  据海口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明才介绍,该园区由海南师范大学在2014年9月创办,主要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孵化服务,开展创梦训练营、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会、头脑风暴等活动,并组建一支由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金融投资经理人、企业家等53人组成的创业导师专家库,为大学生提供指导。

  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索红认为,学校的科技园区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行动能力,让很多原本关起门读书的学生开始关心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创业初始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钱、缺经验。眼下,杨凯觉得最难的是选择融资。他说,产品在国内市场打开销路后,有不少资金找上门,但如何选择优秀资本仍是难题。

  “大学生创业普遍缺乏商业经验。目前,高校科技园里的创业导师大多数都是在校的老师,我们更需要来自社会上的投资人给予指导。”杨凯说。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