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简介:
对零售电商的六大长期判断:1)需求或者是供给思维决定平台的属性,阿里巴巴及京东是供给思维,拼多多是需求思维;2)电商运营效率的比较优势,让电商仍具备高速成长的条件,线上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3)零售电商巨头强者恒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4)对电商的流量、产品运营的要求逐步升高,更需要技术手段解决体验和效率问题;5)各大平台具备差异性维度的价值,同一层次的品牌选择不同平台的盈利状况不同。
短期数据恢复快,电商为国内消费恢复提供了入口:从三方数据(燃数科技及QM)的反馈来看,新冠疫情期间,零售电商短期受损,但三家平台恢复速度非常迅速,春节后四周活跃用户基本恢复。疫情对国内消费业的影响巨大,而电商作为供给链接消费者的核心渠道之一,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同时,也受到大单品品类的下降的影响,如服装、家电等,恢复速度相对较慢。但必选消费品增长迅猛,填补了某些品类的结构性下降。根据4-5月份的数据,活跃用户、GMV等指标维度,恢复速度最快的是拼多多、其次是京东、最后是阿里巴巴,目前零售电商增速几乎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增速水平。拼多多4月7公布3月15日起近15天订单数增长60%以上,京东Q1用户、收入及净利润增长超预期。阿里巴巴通过节日促销等方式,GMV、活跃用户等指标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增速水平。
复盘平台崛起之路:阿里巴巴C端电商零售的二次腾飞源自淘宝到天猫的升级,天猫的成功尤其以“双十一”的打造为标志,消费者及品牌参与数持续提升。张勇先生主导了天猫的品牌升级,2015年双十一的牵头人张勇先生担任阿里巴巴集团的CEO,宣告了阿里巴巴的未来方向-消费升级,在多次组织架构调整中,强调了天猫的核心战略地位。蒋凡先生主导算法技术革新,实行干人干面策略,调整流量分发路径,提升匹配效率。部分品类如服装、家电等传统行业品牌的电商占比,由过去不到10%提升至25%以上,阿里巴巴享受了传统品牌上线的消费升级红利。近两年来,平台品牌增速逐步回归到30%,消费升级进入了稳步期,但仍高于社会零售总额增速,未来消费升级仍是阿里巴巴主要的核心方向之一。与此同时,阿里享受了广告及交易佣金等业务的盈利提升,货币化率由2015年的2.44%提升至2019年的3.6%货币化率,2015-2018年阿里巴巴市值增长近1倍。2015年阿里巴巴入股苏宁易购,弥补了天猫在家电和3C的短板,同时苏宁易购获得天猫平台的一级流量入口,阿里巴巴有了和京东在家电/3C领域对垒的底气。
报告预览: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神策数据-从0到1打造企业数字化运营闭环白皮书
2020年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
与中国竞争:战略框架(英)-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委员会
使用人民币债券充抵场外衍生品交易保证金联合白皮书-CCDC+ISDA
2020年上半年美团夜宵指数发展报告-美团研究院
2020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袤则咨询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有序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人行
探索印度的未来战略-美国亚洲研究所
十四五·双循环系列报告:供需内循环,渗透率与自主率全景手册-华泰证券
教育行业营销数字化转型白皮书-明略科技
成就伟大游戏类别洞察报告:读懂受众,做更好的手游-facebook
wetransport腾讯未来交通白皮书-腾讯研究院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实体零售全渠道及数字化发展报告(2020)
仲量联行:解构深圳发展40年与办公楼市场格局展望
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交通解决方案-德勤
HSBC-全球宏观策略: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大流行加速了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