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孵化平台 为企业“撑腰”-蜗牛派

厦门:建孵化平台 为企业“撑腰”

  3家专业孵化器榜上有名,无疑为好消息不断的厦门创新创业园再次锦上添花。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厦门创新创业园围绕火炬高新区打造千亿产业链群的目标,加快构建专业孵化新格局,已先后建设打造石墨烯、物联网、海洋、光电子等四大专业孵化器,不断深化创新创业体系,集聚创新要素,为火炬高新区跨越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重服务为企业创新降成本

  2016年,厦门海控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下简称“海控”)入驻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时,正是看中这里良好的环境。“基地为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海控总经理杨永金解释,任何一个产品投入市场都需进行不断试验,基地配备的中试实验室、中试生产线和公共实验室,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除了“拎包入住”式的服务,基地整合了厦门市一批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出台了共享机制,既实现平台的高效共享,又有效解决企业科研设备不足以及高校、研究机构重复建设问题。

  据了解,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由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秘书处提供海洋科技资源、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合作共建而成。可同时孵化企业8-12个,主要服务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领域。截至目前,孵化器已入驻26个项目,其中众创空间团队14个、孵化区企业12个,预计投资规模达到11467万元。

  搭平台专业孵化器效果初显

  南方海洋创业创新基地串起厦门海洋领域“众创-孵化-研发基地”的项目孵化链条,然而这只是厦门创新创业园完善创新生态链的其中一环。

  走进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材料制备和检测、石墨烯导热和散热材料专业实验室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可为厦门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技术咨询和应用开发等服务。目前,园区已聚集全省50%以上进入产业化阶段的石墨烯应用企业,引进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超30位,国家级人才占4位,企业累计申报和拥有发明专利80多项。

  2017年以来,创新创业园按照“五个一”(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一支专业服务团队、一个众创空间、一只产业投资基金、一个产业研究机构)建设思路,通过企业带动、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实验室搭建,重点孵化石墨烯、物联网、海洋、光电子等产业方向,加快推动相关产业上下游形成良性联动。

  此外,园区还加大对专业孵化器资金扶持,先后设立首期规模5000万元的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基金、规模1亿元的厦门海洋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助力企业创新。

  平台建设方面,火炬物联网专业孵化器将打造“中移0ne-NET物联网开放实验室”和“两岸Zigbee技术创新中心”。而在众创空间方面,石墨烯、海洋众创空间已对外运营,物联工坊将于年底前对外运营。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