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归侨二代“生态+”创业 守护绿水青山-蜗牛派

印尼归侨二代“生态+”创业 守护绿水青山

  49岁的纪忠 最近这几年来,反复琢磨的就一件事:“怎么样让猪高兴。”

  如何让猪高兴,对于养殖产业界和学界,都是专业课题。作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万家福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纪忠“管着”上万头猪和上千亩果园林。

  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中,投身“猪倌”近十年的纪忠透露一条绿色良方:放弃抗生素,用中草药养殖。

  黄连清火,山楂开胃,苍术燥湿健脾,板蓝根防治感冒……不靠激素靠中草药治未病,纪忠养的猪长得特别壮,“过去一头母猪只出5、6头仔猪,现在能出20多头。”他最期许的是,通过中草药养殖,降低去除养殖业抗生素泛滥对人类的影响。

  在24小时运行的猪场监控室里,纪忠告诉记者,中草药养猪虽然乐活、生态,“得不怕亏钱,还得明白这是条对的路,坚持走下去。”

  纪忠的父亲是印度尼西亚归侨,性格耿直坚毅,“做事情朝一个方向去做”。纪忠而立之年投身农业,在宁德霞浦联合当地120多家农户,种菜、养猪、种果树。受父亲影响,“一开始就把‘生态有机’放在最基础。”

  宁德是中国最大畲族聚集地,青山绿水,但经济欠发达。“生态养猪效益慢,但方向是对的,我们不能因为畲族乡亲信赖就去急功近利。”纪忠说。

  共同参与“改革”的福建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林秋敏向中新网记者回忆说,猪场当初选址就好费一番功夫,靠山不靠水,远离居民区,以求不污染水源和空气。养了10个月后,第一批中草药猪产出,宰率特别高,比一般多称重几十斤。

  不过,纪忠坦言,“第一年养得越好越亏本”。他算了一笔账,普通养殖成本一斤5.2元(人民币,下同),中草药养殖却达到8.23元,第一年市场低迷,亏损了600多万元。

  直到坚守两年之后,猪肉市场回暖,纪忠的中草药猪也打出了生态的名头。如今,万家福猪肉营销点每天营业额不俗,记者采访中就路遇不少专程驱车数小时前来购买的民众。

  在霞浦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里,霞浦县供销社合作指导组负责人张明说,万家福制成肉脯肉条的加工品,在网上已经打开口碑,期待在“双十一”的电销热潮中分一杯羹。

  而在位于霞浦县崇儒畲族乡的养殖场,记者看到7500立方米沼气池颇具规模,上万头猪的粪便成为优良有机肥,通过1000余亩果园消纳。村民告诉记者,仅靠种植水蜜桃、芙蓉李和山楂等果树,每年有近30万元收入。

  目前,纪忠正在申请中草药养猪的专利。他向中新网记者展示两张照片:一张照片里,成群白鹭在果园场的水洼地里栖息,另一张照片是张证书,他的猪肉获选为2015年全国青年运动会指定食品。“这是自然界和运动界给我的肯定吧。”他笑说。

  宁德市侨联专职副主席陈卫良说,宁德是知名侨乡,不少侨胞侨眷选择投身大农业和渔业创业,“生态+”成为他们创业的共同底色,共同小心翼翼地守护故土。

  “‘生态+’,让守护青山绿水的人有发展的机会。”福建省环保厅厅长朱华说,2016年被确定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福建,正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有更多获得感。

  当前,福建在全国率先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正积极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建设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市场的省份。(完)

(责任编辑:韩梦晨)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