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也不能没有这三件“奢侈品”-蜗牛派

再穷,也不能没有这三件“奢侈品”

俞敏洪回北大演讲的时候说,做好三件事,足够幸福一辈子。

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

第一件事,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并能藉此带来收入。

大部分人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就像不知道中午吃什么一样。

小时候都想当科学家,都要考第一名,却忘了要培养一份自己的兴趣。长大以后只能喜欢吃饭、睡觉、不上班,还有美女、房子、车子。别的兴趣没有了。

有一篇文章《中国人把日子过反了》在朋友圈很火。

核心意思是我们过于焦虑,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拼命追名逐利,在耆耄老年拼命养生续命。一辈子没消停过,也没快乐过。其实,中国人是被吓坏了。

一个来自大企业的人事经理透露:

“大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会把985大学生简历放一边,再把非985大学生简历放一边。而离开招聘会时,我们只带走985学生的简历,而把非985大学生的简历丢在桌子上,让清洁阿姨直接清理掉。”

全国39所985高校,一年招生不足20万。而每年参加高考的人大约是900万。有机会上985的概率是2%。没上985,连简历被看到的机会都没有,让人心寒、心塞、绝望。

父母们吓坏了。

原本要给孩子买玩具的,立马换成了《3年高考,5年模拟》。至于孩子的兴趣。兴趣能当饭吃吗?

我们丢了兴趣,是有道理的。

因为我们有太多担心。20岁之前担心考试排名;20岁毕业后担心没房子、没车子;30岁担心找不到人结婚;40岁担心老了没有保障;一辈子担心没有钱。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我们还在为生存而恐惧的时候,谈兴趣,虚幻而奢侈,也没那个勇气。

中国人现在穷吗?

其实不算穷。只可惜,中国人还是不快乐。

快乐,应该是源自兴趣。没有兴趣,无法长久。所以无论怎样,我们都活得苟且,活得煎熬。

所以俞敏洪说“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并能藉此带来收入”。

如果真的可以,我们的生活必将满心欢喜。

道理讲得轻松。做起来,谈何容易?这恐怕是大部分人的感触。

谁都要生活,谁都不容易。但是,兴趣玩好了,也能成为职业。只是不要轻易放弃。

云淡风轻

第二件事,对于财、名、权没有过分的兴趣,能够云淡风轻

第一件事拎清楚了,这第二件事就好说。

一个对自己的兴趣十分坚定的人,面对功名利禄也不会轻易妥协。如果自己兴趣本身就是财、名、权,那刚好能够实现大和谐。

只是对“没有过分的兴趣”要理解清楚。

国人总要装出一副对功名利禄有仇样子,说什么“金钱是万恶之源”,要“视钱财如粪土”。

对功名利禄,先得有兴趣,否则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有本事努力争取最多的利、最好的名、最高的权。

但也不强求,放得下。努力争取最好的,才不枉此生。坦然接受最坏的,才不被物所累,活得潇洒。

爱因斯坦说:“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

幸福是精神层面上的,我们却在物质层面寻找解决办法。

需要的是调整心态。对生存之外的财富,努力争取,但是不要过分执念。这就是俞敏洪所说的“没有过分兴趣”的精髓。

有一个能够懂你的爱人

第三件事,有一个能够懂你的爱人,相伴终生。

作家廖一梅说:人的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

杨绛说:“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一起成长。”

王小波开始追李银河的时候,给李银河写信,整篇整篇密密麻麻的字,表达自己炽热的爱。

恋爱时,王小波在信中写道:“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我还是喜欢你。”

李银河回信:“我还很爱嫉妒,我甚至嫉妒你小说里的女主角和那个被迷恋过的女孩。”

后来,他们俩将多年来往的情书出版,叫《爱你就像爱生命》。

他们一起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穷得连饭都没得吃,但还是穷尽一切办法结伴游遍了美国和整个欧洲。

这就是懂得。虽然在别人眼里他们像怪胎。但是他们能够突破一切世俗,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幸福。

幸福而长久的爱情,也许从来不是好看的脸,用不完的钱,而是两颗彼此懂得的心。

只有懂得,日子才能过得下去。因为懂得,所以我希望此生有你陪着走过。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不轻易妥协;

找到钱、权、利,但不过分执着;

找到一个彼此懂得的爱人,携手走过此生。

幸福,好像很简单。又不简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