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帽子”摘掉“穷帽子” 淮阳“能人”纷纷返乡创业-蜗牛派

学会“做帽子”摘掉“穷帽子” 淮阳“能人”纷纷返乡创业

  村民生产的工艺品

  ?淮阳,总人口约130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近3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动“雁归凤还”,掀起返乡创业热潮,不少外出务工的“能人”纷纷告别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充分彰显了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在发展层次上的悄然嬗变。

  帽子企业为贫困户摘掉“穷帽子”

  出生在淮阳的唐书景幼时生活清贫,不到20岁就来到广东打工,先后在日资电子厂、台资帽厂、港资帽厂等企业工作,2004年,28岁的唐书景年薪已达15万元,也正是在这一年,他毅然辞职,开始创业,在江苏张家港成立瑞能纺织品有限公司。

  2011年,在张家港从事帽子国际贸易的唐书景回到家乡淮阳,成立了河南瑞能服帽有限公司。“回报家乡一直是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随着企业发展壮大,瑞能也需要更多生产基地作为品牌的坚实后盾。更重要的是家乡创业环境日益优化,这里的土地租金、厂房设备、人员工资等生产要素都比东部沿海城市低很多。”唐书景告诉记者,“回乡后,让我感到最温暖的就是政府的贴心服务,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定期回访企业的发展状况。”

  短短几年过去了,公司已实现年产值2.5亿元,每年有800万顶以上的帽子远销世界各地,为当地带来上千万美金的收入,吸纳当地1000余人就业。

  “为响应政府脱贫攻坚号召,公司已经将生产车间延伸至乡镇,先后在黄集、四通镇等乡镇开设有分厂,就地吸纳劳动力200余人,还有168位贫困人员因为学会了‘做帽子’而摘掉了‘穷帽子’!”在忙碌的生产车间,唐书景笑着说道,“我认为不是我帮助了乡亲们,而是他们在帮助我、帮助瑞能更上一个台阶。”

  “返乡创业一人,带动致富一方。返乡创业已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企业回迁’,进而加快全县脱贫奔小康进程。”淮阳县县长王毅说。

  返乡创业者均可得到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淮阳县酷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广东东莞,由淮阳县在外务工人员张磊、柳大伟于2007年9月创立,原名“日立亚实业有限公司”。2011年6月,他们返乡创业,在淮阳县设立酷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返乡创业者面临的主要困难无非是资金短缺、经验和技术不足、相关手续繁琐等,为了增强返乡创业者的信心,淮阳县全力以赴,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淮阳县酷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大伟对县里的“周五企业工作日制度”印象颇深,“每周五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轮流主持,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即时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明确责任单位,作出限时办结承诺。”柳大伟说。

  据了解,淮阳县还在土地、税收、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开通绿色通道,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联合审批,简化贷款手续,创新担保形式。为弥补资金问题这一突出短板,在淮阳,返乡创业者均可得到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该县近几年每年发放创业贷款近1亿元,完成周口市下达任务的240%以上。

  产业集聚区近半企业为返乡“能人”所创

  “2016年,公司被确定为淮阳县‘两园工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淮阳县委、县政府对公司发展高度重视,给予扶贫资金再贷款优惠政策支持。”柳大伟告诉记者,公司现有乡镇扶贫车间29个,辐射带动周边葛店乡、四通镇等8 个乡镇73个行政村外出返乡人员就业,其中总部员工480人,扶贫车间1500多人。

  张娟是曹河乡大郝村的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孩子,无法离家打工,依靠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家用。酷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门口,实现了她的就业愿望。“贫困村是乡镇扶贫车间选址重点照顾的地方,乡镇扶贫车间的员工每年每人工资收入能达到2万至3万元。目前,公司已扶持280户贫困对象脱贫,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公司正带动400户贫困群众脱贫。”

  据了解,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内,一半企业是由返乡“能人”所创立,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广开渠道。许多工业企业还在村镇设立“扶贫车间”,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业,也破解了不少扶贫难题。

  “众创空间”吸引

  更多“能人”返乡创业

  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淮阳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在淮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创业基地,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申请进驻,可享受优惠政策。“政府给予很多的扶持政策,场地、电脑、办公桌、水电费这些都不收费用,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支持就是一些人员的培训,一些基础性的管理,比如客服、美工、店铺等方面。这样的话,给我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力的保障。”正在众创空间办公的返乡创业者王奎力说。

  在淮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内,有一家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公司是由一对返乡创业夫妇所办。由于他们制作的芦苇画精致漂亮,订单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几年,淮阳县搭建平台,提供培训资金,帮助他们授艺残疾学员近三百人,帮助贫困残疾家庭近百个。

  “我们手工芦苇画也收到了很大的订单,我们培训的这些学员可以源源不断地给我们输送大量的成品。当得知自己的作品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他们非常高兴,欢欣鼓舞,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很有价值的。”淮阳县金穗子芦苇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谷穗说。

  另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挖潜淮阳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产品等资源优势,入驻电商企业和个人35家,服务网点覆盖1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电子商务中心已培训学员1750人次,其中贫困人员400人次,开设网上店铺1500个,带动贫困户就业200余人,实现每户贫困户300~1000元/月不等的增收。

  据统计,近三年来淮阳县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1.2万人,发展返乡创业企业160个、个体工商户13068户、创业项目1.1万个,安排就业人员12.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万余人),占全县就业人口的16%,累计完成生产总值6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13.2%。2017年,淮阳县被省政府认定为“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而唐书景、柳大伟、王奎力、谷穗仅仅是这股返乡创业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能人’返乡创业作为一股新鲜强劲活力,是淮阳突破发展瓶颈、激活扶贫要素,也是一举求多效的好办法。”淮阳县委书记马明超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力争筑好巢,吸引更多的凤凰归来。”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