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励飞郑文先:新基建助推城市治理创新升级-蜗牛派

云天励飞郑文先:新基建助推城市治理创新升级

各位朋友,晚上好!

疫情的爆发,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截止到7月6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1154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53.6万例。

上海、广州、深圳,包括此次疫情反复的北京,这些规模巨大、城市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由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结构复杂、流动频繁,又缺乏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手段,防控难度很大。

而我们的邻国——韩国,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开发了积极追踪疫情接触人群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通过视频监控、刷卡信息,包括汽车和公交车GPS信息,卫生官员能实时获取受感染人群的相关数据。韩国居民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了解感染者曾经出入的场合,如果认为自己曾与感染者出入相同场合,可以到检测中心报道。这些技术和手段在疫情这段特殊的时期,对我们城市治理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所以说,此次疫情蔓延迅速,是城市治理滞后于城市发展的结果之一。

回归到本源——城市治理,这是未来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

过去一段时间,云天励飞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依托于大数据,以人为核心,把人的活动轨迹、接触人群、健康信息等所有数据全部关联起来,实现多维数据融合,打造了一个更为完善、高效的多层次的微观、中观、宏观的疫情防控体系,形成城市数据“一张网”,为城市治理提供更完善高效的预警、防控体系,探索城市治理“AI样本”。

16.png.png

目前云天励飞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抗疫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在北京、深圳、青岛、成都等多个城市,“科技战疫”效果明显。

举一个真实的案例。疫情期间,在深圳龙岗区某街道,一名确诊人员在1月24号驾车去疫区探亲,但回来以后并没有把信息告诉社区工作人员,而且他不仅不自觉居家隔离,还多次外出。我们通过技术助力深圳龙岗警方,查询到他的外出轨迹,并且帮助警方迅速排查出了75名密切接触人群。

说了这么多跟疫情相关的信息,那么,疫情跟新基建到底有什么关联?

第一,突发的疫情按下了经济发展的“暂停键”,我们需要一批城市级规模项目的建设,快速重启我们的经济。

第二,疫情给中国乃至全球的市场都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我们必须通过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才能应对未来突发的各类灾难、病毒以及各类难以预料的挑战。

新基建的“新”,除了体现在建设内容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基础建设以外,更体现在数据为驱动力上。

4月份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除了特高压、高铁这种拉通城市与城市之间联系的基础设施外,以5G、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技术打造的信息基础设施,它的核心就是数据驱动。这与我们进行数字化城市城市治理的内核,又是不谋而合的。所以,新基建为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5G在推动我们实现“端-边-云”智能化协同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回顾人类移动通信历史,2G、3G、4G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带来的是消费互联网的爆发。而5G带来的,是产业互联网的爆发。正是因为5G具备大带宽、低延时的特点,我们的数字城市建设向才能向更深入更大规模的方向推动。

5G为什么能带来产业互联网的爆发?因为它能将数据安全地送到网上、云端,可以把之前在云端的数据分析、决策能力快速地push到智能终端上。所以,未来智能终端应用的爆发,将是一个普遍现象。

也许今天在座的朋友会认为,我们手机算力应该已经可以满足应用端的需求了。未来十年,我们进入的是强人工智能时代,全面人工智能的时代。因此,今天的算力和未来的算力相比,好比是一个是算盘而另一个是超级计算机。

今天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一到两台的智能手机,未来,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智能终端数量,将是今天的100倍。不仅是手机,可能还有各类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各类智能传感器。这些智能终端,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有一颗或是几颗人工智能芯片,这些芯片会把智能终端在前端所捕获的数据进行本地化的、结构化的处理。

基于这几年的人工智能场景落地以及抗疫过程中的经验,我们总结出,通过“ABC”模式(即以人工智能为神经元,以大数据为神经中枢,以云计算为躯干),助力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三大底层核心技术。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前端智能设备赋能,从而构建起一个城市治理智能前端的联动体系;从大数据的角度讲,大数据技术将为未来的城市治理提供更完善的预警和分析体系;云计算可以让我们的算力、算法无处不在,构建起城市治理的底层体系。相信未来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每个大中城市都会有个数据中心,而且这个数据中心将由原有的数据存储中心向数据计算中心转型,为各类大数据提供更高效、安全的信息服务。

基于“ABC”的底层核心技术能力,未来的数字城市建设,将是一个“1+1+N”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

17.png.png

第一个“1”是基于AIoT的泛感知的传感器网络,第二个“1”是一个城市大脑平台,通过泛传感器网络收集海量数据,城市大脑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来赋能。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维度的数据采集、人工智能技术,把物理世界的各类线下信息进行信息化、数字化、解构化,从而为智慧城市提供更多的服务。

谢谢大家!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