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总结,我得出一个结论:创业的本质,是提供一个产品,去覆盖目标人群。即创业的三个关键词:产品、覆盖、用户。
在面对任何一个创业项目,只要问一句话,能准确回答,就说明这个创业项目的思路是清晰的。这个问题是:谁用你的产品?一天多少次?
这句话并不高深,浓缩两个字:日活。日活是衡量互联网产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但这个日活的前提是真实。刷出来的日活是没意义的,创业者想走得远,就必须真实。
和日活有关的是需求频次。为什么外卖类的app日活比订房类的app日活多?因为吃饭的需求频次远高于订房的需求频次。
再谈一下区块链。区块链不是强需求,需求频次也不高。因此区块链的日活和传统app真是没法比。
但这不代表区块链没有未来。区块链的未来在哪里?依然在于对区块链有高频需求的用户。谁能找到这样的用户,谁就能获得成功。
在创业的路上,我们会面临很多困惑和问题,包括在经营上的问题,管理上的问题。关于创业的本质,今天跟大家分享三个感悟。
创业的本质是一种方式
不管外界对创业怎么看,我认为我们创业者应该很清楚,创业其实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已,没有好坏之分,就看你适不适合这种方式。有的人适合,他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可以活得很快乐,反之,他就会活得很纠结,很难受。
创业是和平时期最绚丽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呢?不确定性特别大,也因此特别绚丽多彩。你去创业,一年经历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可能大于不创业的人五年的经历。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认清楚这一点。如果你就是喜欢挑战,喜欢好奇,喜欢不确定性,那你就选择创业。不要因为鼓励去创业,也不要因为大家都去创业而去创业,一定是要看,你想不想选择这种生活方式,你喜不喜欢这种生活状态。如果答案都是yes,那么你去创业。
非常多的创业者是稀里糊涂出发的,根本没有想清楚就开始了。但是创业,一旦开始,哪怕你立刻结束,都是一个机会成本特别巨大的事情。这有点像买车,一辆新车,你只要买到手,把牌子上上去,一公里没开把它卖掉,至少打九折。而且一旦把企业创办起来了,把它关闭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我认为创业也不一定需要做非常充分的准备,也没有必要把想做的事想得很清楚。但对于喜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要想清楚。
创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应该一边创业一边生活。我看到很多创业者一旦创业,就没日没夜地工作,想着成功之后再去享受生活。事实是,没有结束的那一天,即便你退休了,你依然对这个企业牵肠挂肚。创业是一辈子的事情。你总不能说,我这辈子创业,下辈子生活吧?
每个季度有两个星期,大概做到了把六分之一的时间留给户外,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生活节奏对创业有个好处,就是你走到大自然中去,行万里路,包括结识的人,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你的见识拓展了,平时很多想不清楚的问题也豁然开朗。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军人物。
商业的本质是做买卖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商业的本质确实是做买卖。做出一个有人愿意花钱来买的产品,并且找到一种方法,把这个产品成批地卖出去,就是创业。比如,古代,武大郎卖烧饼,有人愿意买他做出来的烧饼,他的方法是走街串巷卖烧饼,他做了一个小买卖。如果在现代,有风险投资投给他,他可以开一家店,甚至是连锁店,这就是创业的本质和过程。
老祖两千年前就想明白了,但现在很多的创业者甚至是企业家人恰恰忽略了。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国际上的潮流,新概念。一个创业者讲概念,诸如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但是往往投资人只有一个问题,你卖的是什么?因为你能不能够把这个企业做起来,最核心的是你能不能提供产品。忽略了这个本质,我们做再久也做不成。
我们看到很多成立三年的公司,已经烧掉了很多钱了,还没有做出一个有人愿意花钱来买的产品,事实上它可能注意力也没有放在这上面。很多创业者,在创业的第一年就开始考虑未来的布局,考虑企业三年五年以后,如何在它的行业里一统天下。那是未来的事,眼前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够做出有人愿意买的产品。
创业还是要讲情怀
如果我们创始人创业的时候,过于纠结于赚钱,过于纠结于现在的事,过于在乎自己这点小九九,我们做不出伟大的企业,甚至我们的企业都很难生存。而往往当我们去考虑一些未来的事情,考虑一些精神层面的事情,考虑一些他人的事情,据此去规划我们的创业方向,更能支撑我们走下去。
这不是唱高调,对情怀的定义就是:不是去考虑物质,而是去考虑精神,不是去考虑自己,而是去考虑他人。
成功的企业家都需要有情怀,因为创业是一条特别漫长的路,而且路上坎坷特别多。我们在选择方向、确定方向、确定战略以及坚持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体会到情怀的强大力量。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成功的企业,它的创始人都是有情怀的。尤其是在欧美国家,所有伟大的创业者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情怀。无论是乔布斯,还是扎克伯格,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情怀,他们的企业才能够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如果我们只考虑物质,只考虑自己,只考虑现在,很难想象我们会把这个企业给谁。
企业的创始人跟一艘船的船长一样,如果不去把握航向,不去给船设置跑道航线,跑到餐厅里面去检查饭菜的质量,我认为这个船长是失职的。
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就是这个企业最高领导人的见识。如果是一个坐井观天的创始人,他的企业做不大。一个知识广博的创始人一定会把企业做大。所以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最重要的就是拓展自己的见识。见识提高,才能更好履行自己作为企业创始人的职责。
一、创业以人为本,人以事业为
任何一次创业都可以是成功的,就看创业者怎么理解“一起”这个词,也就是说创业本是一个团队的行为,如果一开始就有“某个人”的意念,接下来的过程基本是在遭罪!君不见无数欣欣向荣的事业因为人员倒戈而分崩离析吗!另立门户的有,一拍两散的有,最终欣欣向荣会变成烟消云散。所以创业的至始至终都要有团队协作的概念,这个“团队”不仅限于直接参与创业的人员,还包括与各界合作的伙伴!
二、创业不在于资本
真正的创业者知道怎么去创业,也根本不在乎那几个小钱儿!对于这些,(一)先折去90%的水分再信,撒谎者有,卖弄着有,无聊者有。(二)即便剩下的 10%可以信,也先折掉10%里90%的失败概率再去创业,前文说过创业是一起玩命,陪有几个闲钱的人戏耍,玩不起也玩不成,除非只想诈骗凯子的钱财。创业本身无底线,有资本可以创业,没有资本也可以创业,志同道合,可以从无到有再到大。
三、创业需要平衡利益
一起玩命的前提是平衡利益,创业的利益平衡法则是“不夺别人该得的”,甚至还要学会放弃一些自己的,妄想独吞全部,最终只能吃一顿饱!俗语说的好:抢来的饿死,送来的撑死!能创业的人都不是傻子,夺利七分遭来算计,夺名七分引发背弃!如果创业团队有十个人,其中有九个暗生算计或者背叛,创业之路也就算是到头了。
四、创业需要胸怀宽广
成功永无止尽,结果也不是钱!别把养家糊口为目的的行为当作创业,创业源于生活,但不绝对是为了生活,创业的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豁得出去!担心生存问题的人是不适合创业的,这就是创业和职业不同的原因,创业注重过程和体验,某种意义上讲象赌博,成荣败辱。而职业则注重结果,目的非常清楚,付出换取酬劳,相对公平得多。所以创业需要有大的蓝图,和坚定的执行信念。如果没有完整的框架和计划,结果就是走投无路或者草草收场!创业者是伟大的,他们输得起,压不垮、容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