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北五环外某小区的孟奇姑娘是我的一个朋友,80后一枚,最近刚从一家外企辞职准备创业。研究了几个项目,最后定下来想做社区方便菜(社区O2O),就是那种洗好切好配好料,用户买回去就可以直接下锅炒的菜。她打电话跟我说这个计划的时候充满信心,因为她调研过身边一些朋友,大家觉得都很需要,可以省去做饭的很多麻烦,而且又不用经常下馆子。她算过,即使做到仅略高于十元的售价,利润还是不错的。孟奇知道我关注社区商业,所以想听听我的看法。
其实这个小区方便菜不是新事物了,就我接触过来说,已经存在N年了,但是好像还没有哪家做的成功的。这个市场确实看上去很大。现在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偶尔做饭是调剂,但是天天做饭确实是个比较艰巨的任务,耽误时间精力很大。尤其是对于家里没有老人一起住的年轻家庭,方便菜对于提升生活品质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案。然而,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千万不能把“有需求”当成创业信心的来源。我想到一个多年的老朋友孙刚,2006年前后也是做方便菜的,当时还发展了十几个小区的用户,自己投了钱也拿了一点投资,做了一年以后却无疾而终。正好借助亿欧网的平台机会,我决定替孟奇以及其他想做方便菜的创业朋友去讨教一番。
2005年孙刚辞职后就开始了方便菜的生意。当时看到北苑家园有人在做同样的事情,他觉得这个生意可行,于是就开工。第一步是试错——这是我非常赞同的精益创业思路。他自己印了些宣传页,上面列举出各种方便菜的配菜和价格以及电话号码,然后找了几个兼职一起到地铁发传单。很快就有顾客打来电话,他赶紧把菜洗切包装好给顾客送过去,同时收费。完成了几单以后,孙刚觉得这事情完全可行,于是开始招人开工。
方便菜的模式很简单:孙刚雇了五六个人,租个三居室的房子,买来各种菜和肉进行加工和包装,贴上标签放进冰箱,然后就是根据顾客需求在下班时候送菜。由于面向上班族,所以只供应晚饭的方便菜。白天的时候员工就是发传单和加工菜品,傍晚的时候去送菜。由于菜品需要保鲜,所以都是送到小区里面小卖部的冰柜,顾客下班后自行来取,把钱交给小卖部,也很方便。每个菜给小卖部大约一块钱的提成,小卖部也是愿意干的,而且还增加店里的人气。再加上电话预定,方便菜的四个环节:销售,采购,加工,配送,就全齐了。
为了让顾客方便下单,孙刚还请人做了个网站,可以在线看菜品展示下单,就不用顾客再打电话说了。一般要求是中午之前完成下单,否则无法一定能保证当天供应。虽然没有把线上支付环节做进去,这实际上也算是社区电子商务的形式了。按照孙刚的设想,方便菜作为社区电子商务的切入点,稳定以后再发展社区代理人建立合作销售渠道,后期再增加品类丰富产品线,最终实现社区电子商务。这个思路不要说在淘宝刚刚开始快速发展的当时,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充分发展的今天,也是非常清晰的。
孙刚一口气快速发展了十几个临近小区,确实市场需求是明确存在的。每天都有一些新客户来下单,回头客也不少。但是随着顾客的增加,孙刚发现有些地方开始出问题了。
开始有顾客反映菜的质量不好。青菜不够新鲜,或者切的刀工不好。有时候是调味品没有放全,或者标签没有贴对。这是员工的处理能力跟不上了。也想多招人,但是招人多了就要换租大房子,还要对房子进行重新改造,而且很多房东不愿意出租出去做这个,导致房子也不好找。只好继续加油干。这里,实际上是方便菜的采购和加工环节出问题了。采购不能做到每天的菜品都是最好的,加工环节做不到稳定发挥,就会影响产品质量。再加上储存和配送环节都会降低方便菜口感,所以有些老顾客开始流失。孙刚认为,根本还是在人力上。五六个人如果分工明确,就会出现劳动不饱和的情况浪费成本,只好让每个人什么都做。一般是上午发传单做宣传和买生菜,中午和下午加工做成方便菜,傍晚配送。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是不专业的工作,任务量一大难免会出现问题。如果要使用自动切菜设备,价格太高,会大幅度增加成本,不划算。
随着回头客减少,发展新顾客就更加重要。然而,在社区找代理人方面发展不顺利。孙刚说,他原本想找些退休的或者无业的,年龄在五十来岁的人来在社区内发展新顾客,但是非常难找。也有一些愿意做的,适合的大约只有五分之一。很多人无法独立完成任务,而更需要在别人帮助下才愿意去做。甚至摆张桌子这种事情都要孙刚派人帮助干,更别提类似和物业沟通这种事情了。后来还是要靠自己员工去发展新顾客,效率自然不高。
孙刚说,像很多生意一样,顾客非常挑剔,这也是非常让人头疼的。很多人只要对某一次菜品的质量不满意,就会彻底流失走,再也不买了。究其原因,他认为是因为方便菜不是家庭生活必需的。顾客完全可以不用,反正还有其他很多可以吃饭的地方和方法,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正是由于产品的非必需特性,导致用户体验难以持续培养。另外,用户一旦由于出差等因素中断购买方便菜,就等于破坏了习惯培养的过程,再连续起来更加困难,从而导致流失。这让我联想到我在自己创业中的一些体会。确实,对于非刚需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去持续投资才有可能培养用户习惯,代价非常大。如果这个产品本身的收益小,那么这个事情的风险就变得非常大,一定要慎重对待。
在销售过程中,孙刚还发现了一个之前忽视的情况,就是用户的价格敏感性。在最初的估计中,用户对于价格是不太敏感的。于是当他为保证产品质量而不得不增加成本以后,也相应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却发现用户对于提升价格的高质量产品是不买账的。换句话说,顾客要求你的品质要稳定,口感要好,菜要新鲜,但是价格不能高,更不能涨。对于有的小区,顾客发展一批以后,又流失一些,小区里的顾客不多了,导致单次配送成本增加,但是价格如果涨上去,就会进一步流失顾客增加成本进入恶性循环;如果不涨价,又难以为继。
孙刚说,方便菜这个东西,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个麻烦的事情,因为产品涉及环节多,而顾客会从多个方面来考核产品,包括口味、搭配、色彩、份量、包装、价格等。任何一个地方做不到位,都会全面拉低用户体验。而要把每个方面都做到位,投入精力和资金都是非常大的。这就像木桶容量的短板原理一样,由于组成木桶的木板条太多,你必需保证每个木板都要足够长,才能装足够的水。只要有一个跟不上,整个木桶的容量就会随之变差。他认为,要做成方便菜,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盈利,而这个规模需要千万级别的投资来保障。听他这么一说,我还是觉得孟奇找个富二代合作一下比较好些。
实际上,一个根本的问题还是用户习惯。方便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习惯里面的东西,又不是必需的,所以这种习惯的培养很难持续建立。很多创业项目看上去似乎要撬动一个新的市场,但是由于缺乏用户习惯的支撑,导致莫名其妙淡出人们视野,也是无可避免的。用户的眼前一亮不等于会持续消费,如何让用户持续消费是很多创业者面对的最大挑战。
孙刚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关于菜品份量的命题。一般人都认为,在价格一定的前提下,菜品的份量越多越能让用户满意。但是孙刚却说不全是这样的。
有的顾客买了几个菜,一顿饭没有吃完,扔了觉得浪费,放冰箱里下一顿吃的话又不愿意吃剩饭,而且会影响下一次的购买。他说,最好的做法是,让用户吃了以后,不但能吃完,而且还有“想再来点”的遗憾,这样就能保持顾客的欲望,也会促成下一次的销售。对于这样真正的干货分享,我只能说,大佬们只会告诉你要极致满足用户需求,但是真正的技巧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
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南北差异,销量的周期波动等等,我们也都聊了很多,也包括他现在做的电动自行车车牌的生意。他现在的生意和方便菜没有任何关系,是面向政府部门的,在电动自行车车牌中植入芯片来实现自行车的防盗和假牌,来保障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凭借一流的技术,已经在全国几个省份实现了广泛销售。看到他现在的电动车车牌的生意也不错,我觉得其实任何行业只要找准定位,沉住气积累都是有机会成功的。过去的失败实际上就是积累,只要能通过思考沉淀下来,也能实现成功。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蜗牛派 联想×学而思网校宣布战略合作,共同探索K12线上教育未来
联想×学而思网校宣布战略合作,共同探索K12线上教育未来 美国各地学校开学面临 “电脑荒”:联想惠普戴尔称缺货近 500 万台
美国各地学校开学面临 “电脑荒”:联想惠普戴尔称缺货近 500 万台 婚礼庆典公司创业计划书(婚庆公司创业必备)
婚礼庆典公司创业计划书(婚庆公司创业必备) 农村养殖创业贷款可以申请多少额度?如何申请办理创业贷款?
农村养殖创业贷款可以申请多少额度?如何申请办理创业贷款? 浅析商品业务模式的定位
浅析商品业务模式的定位 深度复盘移动端应用 UX 设计与改版
深度复盘移动端应用 UX 设计与改版 京东整合手游全产业链 推出JD Esports计划
京东整合手游全产业链 推出JD Esports计划 科技初创公司必须掌握的6条重要用户体验规则
科技初创公司必须掌握的6条重要用户体验规则 拉勾发布互联网社畜输入法报告,市场人每日打字7300个
拉勾发布互联网社畜输入法报告,市场人每日打字7300个 进击的盈利模式之会员体系设计方法论
进击的盈利模式之会员体系设计方法论 京东商用联合浪潮、华为、清华同方等10大商用品牌启动“国产品牌联合计划”
京东商用联合浪潮、华为、清华同方等10大商用品牌启动“国产品牌联合计划”
 浅析手机屏幕方寸指尖之间双钻模型的延展及运用
浅析手机屏幕方寸指尖之间双钻模型的延展及运用 用户体验设计师如何做UX竞品分析?
用户体验设计师如何做UX竞品分析? 用户体验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用户体验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在线职业教育还有机会跑出独角兽公司吗?
在线职业教育还有机会跑出独角兽公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