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南京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年底,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瞄准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枢纽型、生态型“五型经济”主攻方向,重点集聚100名科技顶尖专家、培育200名创新型企业家、引进3000名高层次创业人才、引领2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和独特优势的产业科技人才高地。
计划共7个部分26条,包括目标任务、专项人才计划、综合环境和配套服务、运行机制和组织保障等内容。作为计划主体,科技顶尖专家集聚、创新型企业家培育、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和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4个专项人才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比如,对在宁创办企业或开展产业化合作的科技顶尖专家,最高给予1000万元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1亿元跟进投资及200万元住房补贴;对创新型企业家,给予不超过3年、贷款总额最高2000万元贴息;对高层次创业人才,最高给予150万元项目扶持,提供100平方米免费创业场所、100平方米免费人才公寓;对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给予20万—50万元的创业资助。
该人才计划在我市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对想创业和正在创业的人才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大家表示,有了升级版的人才计划,他们在南京的创业更踏实,更有信心了。
南京宇都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峰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012年来宁创业。因为前期参与过“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的研究讨论,他觉得这是南京结合国家创业创新大环境,对人才战略的持续发力、对人才政策的持续创新。“南京的人才计划和扶持政策对我的创业给予了非常有力的支持。”王俊峰说,新政策含金量最高的是对项目产业化的重视,对重点人才、重点项目提供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跟投资助,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更多好的项目迅速产业化,在南京生根发芽。
江苏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祥入选2016年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2014年我从南京一家科研院所下海创业,主要方向是‘交通+互联网’、‘交通+新材料’产业,解决高速公路智慧运营。到去年,公司产值已经达到2.5亿元。”张志祥告诉记者,“创业南京”人才计划不仅让他个人受益,也为公司集聚人才提供平台。去年,公司借助这一计划,引进一批高端团队。现在市委一号文件聚焦创新名城,包括含金量很高的集聚人才政策,在南京创业更有信心了。
徐工集团凯宫重工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延奇是2016年科技顶尖专家集聚计划入选者。他告诉记者,“创业南京”人才计划让包括他在内的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受惠很多。南京对创业企业的扶持是全方位的,真心诚意地帮企业扶上马、送一程。比如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光他参与的前期座谈会就有三四场,很务实。
“与以往的人才计划不同,‘创业南京’逐层构建从顶尖科学家到大学生‘草根’创客的四层人才开发梯次,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扶持。其中,科技顶尖专家集聚计划是我市首次推出的、面向海内外‘高精尖’人才的专项计划,着力突出高端引领,补强人才队伍‘有高原无高峰’的层次短板。”市人才办人才二处副主任科员尤忠介绍,该计划自2016年启动以来,汇聚了一批占据产业制高点的顶尖人才,包括3名诺奖得主、10名院士(国内院士7人、外国院士3人),对“两落地一融合”形成有力助推。下一步,市人才办将以贯彻落实创新名城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和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新政为统揽,继续聚焦“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园区主阵地”,在对标找差、创新实干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加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力度,持续推进“创业南京”等各领域人才工程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罗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