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起滴滴恢复深夜出行 司机安全服务过1000单才能接单,大众会买账吗?-蜗牛派

15日起滴滴恢复深夜出行 司机安全服务过1000单才能接单,大众会买账吗?

在公告中,滴滴表示自9月4日至14日,客服部门的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增加3倍,持续建设客服团队的专业能力,优化工单流转机制,进一步提升警方调证、安全投诉等处置效率。

  北京9月14日电(记者 谢深森)“9月15日起,我们将按原计划恢复深夜出行服务,同时将试行深夜运营规则。试运行期间,快车(含优步、优享)及专车司机在深夜期间(23:00-5:00)需满足注册时间超过半年、安全服务超过1000单等条件才能接单。” 未来网记者获悉,滴滴自9月15日起恢复深夜出行服务,同时将试行深夜运营规则。

  在公告中,滴滴表示在过去一周时间,在平台各项安全措施逐步落地和深夜停服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下,每百万订单车内冲突数由52.2单下降至44.7单。

  在安全大整治阶段进展汇报中,滴滴表示行程中,乘客使用一键报警功能时会自动发送乘客位置和车辆信息给紧急联系人,但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将信息自动同步给警方,目前正与各地公安部门探讨解决方案。

  另外,滴滴公布了新版一键报警上线后的数据:平均每天有18万人点击进入该页面,其中99%以上的用户以了解功能为主,实际拨打110的为个位数。

  在司机资质审核方面,滴滴强调司机需要无犯罪记录、通过三证验真(身份证、驾驶证及行驶证)、每天出车前通过人脸识别后才能接单。

  9月13日,滴滴启动了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安全知识考试覆盖当天所有上线的司机,考试通过率为99.3%,未通过的司机无法出车接单。

  对于全程录音,滴滴表示录音文件直接加密保存,为了保障司乘隐私,若无行程纠纷发生,录音将于7天后自动删除。

  滴滴强调,录音功能试运营后,会对潜在的言语性骚扰及不文明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公正解决司乘纠纷。目前录音功能已覆盖全部订单的78.9%。

  对于备受争议的客服部分,在公告中,滴滴表示自9月4日至14日,客服部门的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增加3倍,持续建设客服团队的专业能力,优化工单流转机制,进一步提升警方调证、安全投诉等处置效率。

  此外,滴滴建议尚未更新滴滴APP的用户尽快更新,以增加出行安全保障;建议用户尽快添加紧急联系人,并使用行程分享功能。滴滴表示将根据公众的反馈和建议,继续落实安全整治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进展。

 

整治进展>>

安全大整治:一键报警上线 司机安全培训

1、新版一键报警上线后,平均每天有18万人点击进入该页面,其中99%以上的用户以了解功能为主,实际拨打110的为个位数。行程中,乘客使用一键报警功能时会自动发送乘客位置和车辆信息给紧急联系人,但因客观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将信息自动同步给警方,我们正积极与各地公安部门探讨解决方案;

2、持续面向全量司机进行安全审核,要求无犯罪记录、通过三证验真(身份证、驾驶证及行驶证)、每天出车前通过人脸识别后才能接单;

3、全程录音自9月8日试运营,录音文件直接加密保存,保障司乘隐私,无行程纠纷将于7天后自动删除。录音功能试运营后,不仅对潜在的言语性骚扰及不文明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公正解决司乘纠纷;目前录音功能已覆盖全部订单的78.9%,建议尚未更新滴滴APP的用户尽快更新,以增加出行安全保障;

4、9月4日至14日期间,共有698万乘客添加了紧急联系人。为确保亲友在需要时与警方迅速联动并及时获取行程信息,建议用户尽快添加紧急联系人,并使用行程分享功能;

5、9月13日启动了司机安全培训计划,其中安全知识考试覆盖了当天所有上线的司机,考试通过率为99.3%,未通过的司机无法出车接单;

6、自9月4日至14日,客服部门的重大安全客服人数增加3倍,后续将持续建设客服团队的专业能力,优化工单流转机制,进一步提升警方调证、安全投诉等处置效率;

7、司机充足的休息是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司机端APP已上线防疲劳驾驶功能。系统触发后,司机必须休息后才能继续提供服务。

滴滴称,随着司机准入门槛的持续提高,安全措施逐步落地,滴滴在保障司乘安全、稳定运力等方面依旧面临较大挑战。

网友评论>>

网友:希望不要只做表面功夫

在滴滴恢复深夜服务后,网友纷纷发表评论。

多数网友希望经过此次整改后滴滴安全保障能有效提升。

@豆艺55:希望这次真能整顿好,不要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踩着别人的尸体赚钱。

@三分淑女七分逗逼:希望滴滴越来越好 好好整治 不要只做表面功夫 不要再让人心失望了。

 15日起滴滴恢复深夜出行 司机安全服务过1000单才能接单,大众会买账吗? 新鲜资讯 第1张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