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多多美国上市ipo招股说明书成立后连亏6年 屡传上市无果-蜗牛派

房多多美国上市ipo招股说明书成立后连亏6年 屡传上市无果

据天眼查资料,房多多法定代表人为段毅,创始人包括段毅、曾熙、李建成三人,注册资本1234.567万人民币。

自成立后2012年至2015年间,房多多频受资本青睐,3年内曾获4轮融资,天使轮融资600万元,A轮融资6000万元,B轮融资5250万美元,2015年的C轮融资2.23亿美元,彼时,房多多估值已超10亿美元。这期间,房多多迎着风口向前,有着自己的高光时刻。

2014年,万科原高级副总裁肖莉加盟房多多,宣称要助力后者上市。

不过,自2015年以后,资本热潮逐渐消退,房多多再无融资消息传出。随着互联网O2O资本热潮消退,互联网中介陷入低谷,房多多也不例外。高管离职、欠薪裁员、诉讼缠身传出这些坏消息,房多多也被外界视为艰难谋生。

但至2018年9月末,房多多上市风向生变,有媒体报道称房多多将于12月在美国上市,融资额度也从8亿美元不断缩水至3亿美元。

直至2019年,房多多上市一事才尘埃落定。

北京时间10月9日,房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拟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募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计划交易代码为“DUO”。

招股书显示,房多多自成立至2016年内连年亏损。从2017年开始,房多多才实现盈利,净利润为人民币60万元,而2016年则为净亏损人民币3.321亿元。

在业内看来,上市是房多多弹尽粮绝后被迫的选择。

财经评论员严跃进对《商学院》记者说道,实际上房多多从创立开始,就朝着上市的目标演进。上市有助于提升其资产运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较好的品牌影响力。后续在移动互联网房源信息搜寻和交易、去中介化等方面,房多多实际上会有较好的表现。。

严跃进认为近期包括纳斯达克等交易所的态度,或说明海外上市是有一定的阻力的。包括贸易关系还在继续调整,这都是相关企业赴美上市所需要注意的地方。部分房企或中介机构上市也需要注意这背后的各类压力和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股价波动的风险。

  频繁变换业务模式,募集额度缩水

房多多称自己的使命是帮经纪商户简单做生意,让经纪行业充满梦想。

2011年,房多多创始团队三人原先有各自的行业积累,很快就确定了“改变行业”的方向:打造互联网平台,帮开发商拉客,助经纪人提效,形成一个三方共赢的商业模式。

这种全新的平台模式,大大提升了交易效率,但这个业务技术门槛低,这让其他同类看到了行业的机会,导致这个房多多开辟的道路越来越拥挤,竞争越来越激烈。

到房多多被迫转型时,已是红海一片。于是,房多多创始人段毅在2015年决定将突围方向定为二手房市场,利用互联网将其做大,成为公司的“护城河”。

在进入二手房市场后,段毅就提出了二手房“直买直卖”模式,试图利用这个模式,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房源精确匹配。据房多多的公开资料显示,“直买直卖”绕过房地产中介,买卖双方直接相约看房和约谈价格,最后房多多收取的交易费用仅为2999元的服务费再加0.3%×房价的交易保障费,大大低于传统中介2%的收费。

虽然这个模式在当时为二手房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有一个巨大的弊端。

首先,这个“直买直卖”模式本质上是去中介化,或者说通过平台的功能,实现房源和客源的直接对接。但是,很多房源是通过中介提供,很多客源本身也是需要依赖中介来做交易。因此,完全避开中介,生意是无法做成的。

房多多备受市场质疑的是其一直未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而从赴美IPO招股书来看,“产业SaaS+房源赋能”的商业模型似乎是房多多的新模式。房多多的SaaS解决方案的核心的是房产数据库,持续通过SaaS服务赋能经纪商以吸引更多房源。

据招股书显示,房多多计划募集不超过1.5亿美元资金用于研发、营销以及投资收购等用途,这距离最早8亿美元的筹资金额缩水了6.5亿美元。

严跃进认为房多多的筹集资金规模下降,和上市大环境有关,也和当前房地产交易市场降温有关。不过很显然,若是有机会上市,那么后续其凭借此类上市资源和融资能力,未来在业务创新和市场份额扩张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至少其一些经营理念相对来说,后续会更成熟,其在市场上会受到更大的认可。

从实际情况看,后续此类企业利润的增长需要依赖商业模式创新、资本市场的支持和房地产行情的回暖等。类似转向B端的概念也说明企业需要不断去降低商务谈判成本,否则压力也会比较大的。

在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看来,房多多上市之路依然存在较多障碍,房多多现有模式其实已经和创立之初完全不同,创立之初的直卖模式已转变为经纪人派单模式,这模式本身对于行业的颠覆性较弱,给到市场的想像空间也相对有限,因此即使上市成功,股价表现也或难及预期。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