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绘出就业创业“新蓝图”-蜗牛派

连云港绘出就业创业“新蓝图”

  全市530万人口中,适龄就业人口250万人,除去70多万人在外务工,还剩180多万城乡劳动者,这是富民增收的重点人群。连云港市紧紧抓住就业创业这个“牛鼻子”,做好“加减乘除”,履职尽责,绘出就业创业“新蓝图。”

  “加法”强支点

  创造更多好岗位

  连云港市结合市情实际,将促进产业发展作为支点,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为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全市强化供需对接,强化失业动态监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功能,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有效对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协力运用就业引导资金、稳岗补贴、社保补贴、税收优惠等综合举措,扶持企业发展,为新增城镇就业拓展空间,促进城乡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做大做强工资性收入蛋糕。尽力做强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支柱产业服务品牌,促进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攀升,创造更多高端就业岗位,拉高整体收入水平。

  “减法”去痛点

  深化最近最优服务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连云港市以优化服务为重点,着力解决创业成本高、政策兑现难、办事烦扰多三大痛点。

  围绕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创业政策与财税、金融等政策的协调互动,推进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扩面、提质、增效”,调动各行各业加大创业领域投入积极性,有效降低创业成本,破解融资难题。同时,规范创业引导资金管理,实名到人、全程跟踪,确保各类补贴资金都能够准确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手里。发布创业服务指南,兑现手续能减则减,办理时间能短则短,保证操作简便、兑现快捷,让创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坚持从基层基础做起,对全市1761家人社基层平台全面升级打造,推动创业服务事项全部下沉,用最直接、最见效的方式,让群众在最靠近的地方得到最需要的服务。

  “乘法”助热点

  释放越来越多活力

  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连云港市强调多做带动力大的事,举部门之力,集社会之能,充分释放就业创业的乘数效应。

  围绕狠抓载体支撑,积极完善现有各类创业平台功能,新建一批市级创业孵化载体,推荐一批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同时,狠抓人才培养,实施“五大”技能提升行动,分类推进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持续扩大“高精尖”人才培养规模。发布职业培训及鉴定补贴目录,建立创业成功率考核机制,努力提升创业培训质量。举办创业培训讲师大赛,个人综合能力报名参赛125人,课程设计作品参赛65个。其中,参加省个人能力赛的3名选手,取得1个第一名、1个第十名的好成绩;参加省课程设计赛的10个作品,取得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

  去年8月,持续两个多月的大学生创业大赛,连云港共有3名创业标兵和3个创业项目跻身省级复赛。最终,罗仁娟荣获“创响江苏”十大大学生创业标兵称号和最佳励志奖。

  在此基础上,连云港强化创业典型案例收集,利用报纸专栏、“创响港城”微信公众号,分享创业经验,介绍创业门道,激发创业活力,形成示范效应。

  “除法”破重点

  提供出新出色保障

  把减少重点困难群体数量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云港市坚持分类施策,夯实基础保障。

  围绕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创业引领等“五项”计划,精准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调查,办好专场招聘、返乡就业创业座谈会等服务活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抓好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资助,强化跟踪指导,扶持更多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更高级别的就业。

  强调做实返乡创业增量,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综合措施,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提升创业能力;强化典型能人带动作用,引领更多人返乡创业,带动更多人就近就地就业。

  努力减少困难人员存量,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制度,掌握底数,规范“进出”,通过免费推荐岗位、免费组织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就业援助举措,今年以来,累计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1万人,坚决兜住就业的底线,确保他们在富民增收的路上“一人不少、一户不落”。

(责任编辑:赵丹)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