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维兵:我造机器人 机器人造车-蜗牛派

姚维兵:我造机器人 机器人造车

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79年6月6日出生,吉林大学学士,中欧国际工商管理硕士。被评为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广东省制造业优秀企业家、广东省10大新粤商、广州市杰出人才、广州开发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

2007年创办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致力于智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带领技术和管理团队依托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虚拟制造技术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生产线诊断技术、产线优化及智能运维技术,将明珞装备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2015年创办广州智造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智造家是一个专业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服务平台,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首批入库企业。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端智能汽车装备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到优的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广州,智能装备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涌现。

全球首家实现非标智能设备自动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50倍以上;全球首家实现非标工装设备流水线式生产的公司,提高生产效率5倍以上;世界首创“机床化”机器人工作站,搭积木的方式快速构建自动生产线、世界首创实现数字工厂虚拟制造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在虚拟和实际生产环境中无缝对接……明珞汽车装备创始人姚维兵在创新中坚持“比最好再好一点”,成立短短十年企业就实现多个全球首创。一个中国汽车装备梦正在广州生根发芽:做汽车智能装备细分领域的全球NO.1。

中国第一家做总拼的生产商

生产一辆车最快只需要51秒

近年来,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

“从过去汽车高端设备依赖进口,到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智能装备走出国门,出口到美国、欧洲、日本、墨西哥、南非、马来西亚等市场,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高端智能汽车装备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在这个3000亿元的细分市场做全球第一。”明珞汽车装备创始人、董事长姚维兵是一个70后,快言快语,言谈中充满着雄心壮志。

姚维兵告诉记者,大学选专业时,他怀揣着汽车梦选了汽车专业:“当时有车一族还很少,汽车还是个奢侈品。我当时觉得汽车产业肯定有前途,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个专业。”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出一个“中国汽车装备梦”。

2002年,大学毕业后姚维兵进入一家大型合资车企工作,他开始意识到国内外生产方式的巨大差异:国外的汽车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自动化生产了,但是国内领先的合资企业里却还在大量使用人工进行手工生产,自己所在的合资企业直到2002年才引进了第一台机器人。

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是汽车车身生产线中最核心的关键设备系统。2003年,在车企工作的姚维兵第一次见到了这个进口设备系统,就对这个最复杂最核心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车身制造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系统。与我大学毕业实习的大型国企汽车厂的总拼设备完全不一样,作为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对这么巧妙的高科技设计感到惊叹。”

到了2007年,经过慎重考虑,姚维兵在工作5年后,下定决心,辞职创新创业,希望做出可以媲美进口的车身制造设备,包括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当时国内没有该系统,系统研发投资太大,动辄上千万元。姚维兵手里只有15万元和一个热血沸腾的创新梦。他只能一边接着小的业务订单,一边带着团队对世界各国、各主要厂家柔性总拼技术进行调查研究。“各厂家的系统有哪些优缺点?将来我们能不能改进它?怎么改进?只要闲下来,就琢磨这个。”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说他是“疯子”:“还不会走,就非要跑,迟早摔跤。”

从2008年到2009年,团队做出了首份全球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的研究报告。2011年,终于让他等到了机会:“第一笔融资1800万元到手了,我马上做了个决定,全力研发一个‘比最好再好一点’的柔性总拼系统!”

如何做到最好,从方案到研发过程到性能参数到成本,事无巨细姚维兵都参与其中,第一年就投入了近千万元,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诞生了第一代产品。“不够完美,继续研发。”经历前后五年时间,累计投入超过2000万元,终于在2015年研发完成了第三代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

“现在这个系统可以共线生产7个车型,随机切换车型只需要8秒钟,我们,终于成了中国第一家做总拼的生产商,而且是做得最好的,技术上全球领先!”姚维兵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中国第一的自主品牌汽车制造商用明珞的柔性总拼系统替换了原有国际知名机器人公司的总拼系统,因为生产线更加稳定,生产效率更高,明珞也被客户评为集团年度唯一的优秀设备供应商。

姚维兵自动切换到“技术流”,用数字说话:“最智能,随意切换7种车型。速度最快,非生产时间最少,生产一辆车最快只需要51秒,非生产时间只需要23秒,其他品牌非生产时间最少25秒。差2秒意味着呢?一小时多生产两辆车,一年多生产一万辆车,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是边际收入增加10亿,可贡献边际利润2个亿以上。”该系统最难是质量稳定性问题,明珞所有的研发新产品都有严格的测试流程,目前最新系统一直在实验室里做极端条件下的耐久性测试,已经无故障运行了130多万次。

看重技术重视人才

剩10万元仍送员工去培训

回顾过去,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在高投入的汽车装备行业。2007年姚维兵闯入汽车生产设备设计领域,却恰逢经济不景气,生意惨淡,入不敷出。最开始的业务是按照60元/小时的价格设计一些不太复杂的工装夹具设备图纸,每个订单只有几百到几千元。10个人辛辛苦苦干了4个月,公司总收入20万元。

“那时候自己和员工工资都不太高,发完工资后还剩了10万元,我做了一个让大家都觉得匪夷所思的决定,全部用于送员工进行工艺和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的培训。当时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是一个非常领先的技术,国内只有极少数工程师掌握。我通过朋友去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来给公司选拔的5名员工培训讲课。”当时他们连基本的绘图软件都买不起,却送员工去学习如此先进的工艺仿真技术。很多人不理解:“好不容易挣点钱,为什么不自己留下改善家庭生活?”但是姚维兵坚信:“永远比别人领先一步,才能抓住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每做一个决定,都需要考虑未来3-5年的发展前景。”

汽车设备领域研发投入太大。最困难的时候,姚维兵借遍亲戚朋友,还把房子抵押了,东拼西凑了100万元。“没有钱租大的场地,最开始的3年只租了个110平方米的办公室, 30来人挤在一起办公,出差回来的员工甚至没有地方坐。”

事实证明他的理念是对的。很快新技术派上了用场,吸引了龙头企业客户的兴趣,赢来了难得的市场机会。2008年靠着先进的工艺及设计理念和认真准备,姚维兵与合作伙伴获得了一家大型美资合资车企汽车车身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项目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开始了明珞事业的真正发展。

因为技术过硬,国产设备不止走出国门,还掌握了议价权。姚维兵表示:“我们还要建立我国自己的标准,这才是真正掌握话语权。”

“从过去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国产设备,到现在国外巨企找上门来采购。”但现在企业面临甜蜜的烦恼“产能不够”。2017年明珞装备新总部——明珞装备智能制造总部基地在黄埔区破土动工,预计一期工程将于2019年投产,将大大提升产能,建成后将为汽车、轨道交通、航空等支柱产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服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从创立之初,明珞就高度重视人才。据介绍,明珞目前有750名员工,超过60%是研发人员。姚维兵因其在智能装备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被评为广东省10大新粤商,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广州开发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广东省制造业优秀企业家等。

永远比别人领先一步

才能抓住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当时机器人模拟仿真技术是一个非常领先的技术,国内只有极少数工程师掌握。我通过朋友去请有经验的工程师来给公司选拔的5名员工培训讲课。”当时他们连基本的绘图软件都买不起,却送员工去学习如此先进的工艺仿真技术。很多人不理解:“好不容易挣点钱,为什么不自己留下改善家庭生活?”但是姚维兵坚信,“永远比别人领先一步,才能抓住先机,立于不败之地。每做一个决定,都需要考虑未来3-5年的发展前景。”

奋斗底色

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

近年来,广州市紧抓全球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列为重点领域,作为广州市装备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建立政策体系,拓展市场需求,推动产需互动,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珠三角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示范引领区。2017年产业规模约560亿元,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销量3000多台。

近年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布局。研究出台《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先进数控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新型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等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智能装备和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机器人、轨道交通、智能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等产业成为全市优势和领跑产业。

智能装备产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逐步涌现,广州明珞汽车装备、广州瑞松科技等系统集成商的实力在国际或国内领先;广电运通ATM销售量稳居国内市场第一,其开发的远程视频银行系统(VTM)集成了指纹、指静脉、手掌静脉识别、视频面对面交流等技术,技术领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开展靶向招商、敲门招商、链式招商,力争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的FANUC(发那科)、库卡和新松机器人、国际集团、巨轮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广州投资建设总部或新设项目。

大事记

2014年——广州市通过《广州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2015年——《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出炉,提出连续3年安排3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2017年——广州研究出台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八大重点领域包括智能装备及机器人。到2019年底,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2018年——在《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该计划明确提出了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2年,全市IAB产业总规模超10000亿元。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