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高校招生的“比拼”也如火如荼,有的让学长学姐送祝福,有的借萌宠求“翻牌”,还有的摆出“龙虾品鉴会”吸引考生。热闹之际,某职校创业学院副院长的“喊话”却分外雷人:“创业3年当老板,让那些考得比你好的同学为你打工”,此言一出,旋即引发巨大争议。
为人师表,行为世范,本是基本职业操守。而这位副院长却张口闭口钞票,似乎挣钱当了老板就是成功,未免太过俗气。更甚的是,他还大谈特谈自己如何让一个创业小有成绩,但考试挂了7科的学生如期毕业,并推荐为优秀毕业生,口沫横飞之间,重利轻学的形象十分扎眼。只要挣到钱,规则开绿灯,即便是创业学院的教师,对创业大过天的执念至此,也实在有些可怕。
学校终究是学习的地方,创业与学业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今天的创业,绝不是摆个地摊、开个网店,挣点“外快”那么简单。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打底,创业之路很容易走向穷途末路。一味追捧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辍学创业者的光环,而无视他们本身具有的学识,无疑是一种认识误区。当“创业”可以替代上课,学校就剥离了教书育人的功能,而沦为“宿舍服务供应商”,抑或“学历文凭打印机”。以“创业好”来否定“学业好”的价值,更是“读书无用论”的又一变种。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无论高校还是职校,这个核心都不应变。实验的轮回磨砺了坚韧,典籍的细读培养了耐心……这些学习中获取的财富远非金钱可以衡量。当有学者高呼“毕业后没有4千万身家别来见我”,有投机者大喊“买一套房,少奋斗十年”,我们尤须警惕浮躁之气对社会认知和校园风气的侵蚀。“创,始也”,创业是要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其艰难险阻并非刚出茅庐的大学生们可以想象。肃清急功近利的虚浮,涵养潜心向学的定力,这或许才是创业学院需要教给学生的第一课。
学业与创业从来就不是对立的,知识需要实践来印证,实践需要知识做指导。在象牙塔里端正心态、打好基础,未来的舞台足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责任编辑:罗晓燕)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双创云”在云栖大会发布 首日签约三大机构共建“数字孵化”
宁波高新区“飞地孵化器”两企业获全国科创奖
火炬中心推动“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大学生招聘合肥高新区专场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