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加速。这不仅能在中短期内创造大量投资机会、提升发展动能,而且能加速智能经济的落地和智能社会的到来,提升人类应对类似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同时,“新基建”还会降低创业的门槛,提升创新的速度,助推生产效率变得更高更有弹性,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生活。
实际上,在战疫过程中,新型基础设施的代表性技术表现亮眼。实践证明,过去数年中国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积累了巨大的应变弹性。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智能算法使新冠病毒RNA分析时间从55分钟缩短到27秒,智能外呼平台用语音机器人代替人工,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在人流密集场所落地使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应用经验与方案将会延续下去,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发展新机遇更不容错过,需要每一家企业好好把握。
自工业革命以来,创新和效率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改善的重要动力。现在,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的创新红利期,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的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之一。在新的红利期,人工智能将从人机交互、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三个层面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都将重塑人类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迎来更具创造力、生命力的时代。
中国无疑是最有能力抓住这轮机会的国家之一。因为我们对技术有长期而持续的重视和投资,2019年,我国研发投入达2.2万亿元,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位居全球第二;截至去年10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累计已达44万余件,全球排名第一。同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创新激励空间,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被写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向更先进的生产力聚集。除此之外,我们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和应用市场、最多的研发人员,这些都将为人工智能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应用场景,加速中国制造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中国人民率先享受智能经济和智慧社会的福利。
由于人工智能降低了技术门槛、提升了治理效能,国内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例如,长沙、保定、重庆等地利用“智能交通引擎”优化城市交通治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让更多普通人可以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捷,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比如,陕西汉中扶贫办工作人员通过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能够从20万贫困家庭中准确识别出最急需帮助的2000个家庭。又如位于北京大栅栏社区的独居老人,家里装上了电动窗帘滑轨、智能插座、智能灯等,通过与智能音箱互动,就可以开关电灯窗帘、调节空调温度。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未来都将能更为平等便捷地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美好生活。
当然,人工智能与人密切相关,应当就基本的伦理形成共识:我们必须时刻坚持人文关怀,将造福于人作为首要原则。作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的提供者,必须坚持开放共赢,才能扮演好智能经济赋能者角色。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科大讯飞首款立式大屏AI学习机LUMIE 10系列正式上市
傅利叶智能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GR-1通用人形机器人
网易旗下游戏《永劫无间》将于7月14日转为免费游戏
蔚来等16家车企“握手言和”签署《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
开发者知识分享社区“博客园”寻求商业化努力绝境求商开设捐助通道
软银旗下ARM寻求上市前提高芯片设计价格 已告知多家智能手机制造商
瑞萨电子发布全新工业用微处理器MPU—RZ/T2L
微软Bing在线绘图ImageCreator功能正式公测所有用户都可直接使用
引入OpenAI大型语言模型后 必应搜索引擎访问量增加15%
宝尊集团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加速全面上云与数字化产品集成
网宿科技嘉定云计算数据中心入选“2022年上海市新型数据中心创新发展案例”
索尼中国新品发布会定档2022年3月29日 ZV-E1相机可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