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创客:用青春创造无限可能-蜗牛派

年轻创客:用青春创造无限可能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契机,廊坊明确提出打造全国创新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鼓励发展以“孵化+投资”为主流模式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目前已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31家、众创空间35家,拥有创客团队528个。

  1月10日7时,29岁的“如果家居”创始人刘瑞腾在朋友圈发布了自己刚刚设计的家居新产品——成功运用几个模块组合成一把月亮形状的躺椅,引来众多好友围观点赞。

  在廊坊这座城市里,有一群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人。他们坚守创新、勇于实践,努力把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他们的名字叫作——创客。

  校园,创业梦开始的地方

  这几天,廊坊市第十三中学的师生们认识了许多新教具——教育机器人、手绘3D打印机、教学无人机……廊坊市起点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为该校筹建一间70平方米的科技创新教室,专门为学生开设创新课程。

  起点公司创始人韩金刚就是从廊坊市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园走出来的一名创客。

  27岁的韩金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机器人公司做平面设计,随后迷上了智能积木搭建,开始涉入创客设备制造领域。目前创立公司并开发了整套针对中小学的创客教学设备及课程,业务遍及全省。

  “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科技前沿动态,从小对创新创业产生兴趣。”韩金刚说,他的心愿是让校园里拥有更多的“小创客”。

  坐落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的廊坊华航E创空间,是廊坊域内最活跃的众创空间之一,也是廊坊市政府与学院共建的廊坊市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1月11日下午,华航E创空间大益茶室,脸上挂着几分稚气的大三学生潘禹博讲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从小爱玩竹蜻蜓和纸飞机的潘禹博,对飞行器制作十分着迷。大学里,学数控专业的他报名加入航模协会,从泡沫板和胶带粘成的简易飞机做起,制作模型、训练飞行、参加比赛,如今拿到了全国大学生科研类航模竞赛的一等奖。

  无人机产品近年来的火爆,让潘禹博看到了做无人机周边产品的市场,比如做无人机拍摄、无人机手培训等。下一步,他要推广航模教育课程,使之走进市内中小学。

  一沓印有校园风光的明信片、一枚刻着校训的纪念章、学生毕业影集写真……走进华航E创空间“校园印象”工作室,一阵青春校园风扑面而来。

  这是大四学生李宇彤从2013年开始主导运营的项目,2015年被遴选为首批项目入驻E创空间,短短两年间工作室销售额翻倍,达到50余万元,形成了以文化产品创意设计、产品开发、专业摄影、服装租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创意产业链。

  “这个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项目会永远扎根校园。离开校园,创意就成为无源之水。”李宇彤说,团队的梦想是把华航的文化传承下去,同时让产品走出校园。

  “创业没有失败者,只有放弃者”

  新年伊始,廊坊五度(廊坊)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一体式激光钢筋定位仪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这是用来检测墙体的钢筋分布情况的一种新仪器。”公司创始人陈玉龙说,这个产品凝结了公司团队8个月的设计心血,终于正式投放市场。

  “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方案数次无法通过,施工过程中不断返工,甚至是不给结款。”陈玉龙说,每当想打退堂鼓的时候,他就想起自己创业的缘由——改变自己的世界。他不懈的坚持,使公司经营渐入佳境,第一年营业额就达到近80万元。

  “创业没有失败者,只有放弃者。”华航E创空间办公室主任杨明说,创业过程艰辛,不少人遇到挫折就放弃。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成功意味着更艰辛的努力。

  把板式家具像“乐高”积木一样做成标准件,随意拆装、多次利用——在廊坊市星火孵化器里,29岁的刘瑞腾实现了做创意家居的梦想。他给自己的产品起名“如果家居”,意味着“诸多可能性”。

  “常规板式家具需要几百种不同规格的板材,我这个只需常用的四五种规格,成本能降低30%。”他说,他的产品上市才5个月,销售额已达到50万元。

  而在创业之初,刘瑞腾下了一番苦功夫——进工厂学做家具,进商场卖家具,做贸易跟一个客户半年才终于得到第一笔订单……“客户选择我的理由是,看到了我的坚持。”刘瑞腾说,在创新创业的路上,不抛弃、不放弃,才会收获成果。

(责任编辑:罗晓燕)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