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求职比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能做什么?-蜗牛派

职场求职比做什么更重要的,是你能做什么?

由于年后新业务的开展,需要招一个测试人员。五一过后,这件事终于正式启动了起来。负责招聘的HR发来很多份简历,看了几十几份之后又聊了几个人。

虽然不是第一次挑选面试候选人了,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测试人员作为产品经理的下游,同样属于团队的一部分,从这次面试中有一些感触希望分享给大家。

01

频繁跳槽对于候选人来说真的是弊大于利,如果你的下一份工作是熟人介绍,不需要通过简历求职,那另当别论。

如果存在比较短的工作经历,而且这段经历可有可无,那最好就不要出现在简历中。

对我来说如果看不到一段1.5年以上的经历,哪怕只有一段,其实是十分担心稳定性的。

很多年前听过一句话,如果跳槽过于频繁,要么是你的选择力不行,要么就是你的坚持力不够。

这句话我在之前文章中也写过,人在职场,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环境别无选择,可凡事不要只顾眼前,也要考虑长远。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职场经历,其实也是一路跌跌撞撞,每次有心酸委屈的时候也想愤而离职,大不了一走了之,可一次次坚持下来才发现原来迈过去之后不过如此,冲动是魔鬼,不逞一时之快,懂得来日方长。

用感性一点的话说,你和每一份工作相遇都是缘分,这一生可能经历很多公司,遇见很多人很多事,每一段旅程都会助你成长。

所以,换工作选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

02

很多人的简历或者自我介绍基本和别人并无差别,看了一遍毫无印象,如果说每个候选人都是一篇文章,那么在开头你就要为自己提取出关键词。

你的从业经历中有哪些可以重点突出的,一定要在描述中和字体上高亮显示,不要在开头说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招聘者来说,满足用人需求后才会关心你的兴趣爱好。

突出重点不仅表现在简历中,也体现在自我介绍里。我们最常见的开场白就是“简单介绍下你自己吧”,说实话我求职中也是这样被问,如今面试中也是这样面别人。

既然是“简单介绍下”,就不要像一本书似的娓娓道来,就像最近面过的一个女生,自我介绍就开始说每一段的工作经历和工作内容了,如果不是面试官打断,估计她会一直说下去。

不论是汇报还是介绍,简明扼要说出中心内容,接下来再分别陈述具体的,如果是文字汇报,接收人感兴趣自然会看细节,如果是口头介绍,在你说完总述后对方也会针对性提问细节,切忌没头没脑的长篇大论。

这个教训其实也是我自己曾经亲自从一位CEO身上学到的,那时候刚毕业不懂这么多,发邮件的时候就按自己想说的说,发完之后他把我叫过去,和颜悦色地阐述了这个道理。

其实当时的我还不是很理解,他说“你的这份邮件如果不看到最后是不能知道真实结果的,不能知道具体说了什么内容。所以需要改进的就是应该在开头简明阐述,然后接下来再详细介绍。”

虽然当时还把这件事说给同事听,但在此之后的几年我才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也终于理解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原来在于思维方式。

03

步入社会前几年我们通常会找不到方向,今年干这个明年干那个,但当你在选择一份职业准备应聘时,最好不要呈现出对于这个岗位只是短暂停留的打算。

前两天面试了一个小伙子,毕业至今工作两年多,第一份工作是开发,做了半年的时间就希望转测试,公司内部有关系于是顺利转岗。

第二份测试工作干了没多久,公司今年赶上疫情做出调整,于是现在又找工作,我问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什么规划,他说虽然目前在找测试工作,但这只是前期铺垫,希望未来能转产品。

也许小伙子自身的规划没有问题,毕竟转产品这件事也需要看机会,我问他何不现在就找一份产品工作,他说觉得自己还达不到要求,所以先从测试做起。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测试是整个链条中门槛最低的岗位,但测试的专业性也是到一定程度才凸显的,比如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

每份工作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性,每个岗位设置也有其针对性,当然这个小伙子没在我们考虑之内是觉得刚毕业两年可能方向还没选清楚,与需求不太匹配。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用人企业要招聘的是A岗位,候选人说我现在做A岗位只是权宜之计,B岗位才是我羽翼丰满之后中意的方向。也许有的企业愿意培养,但对于需要专人承担专岗的企业来说,难免担心其在当前岗位上的专注性以及成本问题。

04

通过最近这段时间的面试聊人,除了感受到市场上饱受风雨的飘摇动荡之外,感觉我自己较之前也有一些不同。

除了基本的岗位技能之外,我可能还会随口问下生活现状和日后打算,这么多人聊下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大家都不容易。

我印象中之前在挑选测试人员时多半是女生居多,而这次出奇的发现HR推过来的大部分都是男生,女生人数寥寥。

这些男生都在三十左右的年纪,很多已经结婚,甚至育有子女,工作于他们而言不仅是一份职业,更多是一份不能断的收入。

职场是收入的来源,职场也是残酷的交换。能让你长期立足的根本还在于自身可创造价值。所以,与其觉得找工作靠运气不如信奉谋职位靠能力。

尽人事听天命,运气和缘分这些只是我们尽人事之后聊以慰藉的说辞罢了。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别人身上的某些东西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警醒。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