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享热潮,哈罗单车的破局和野心-蜗牛派

全民共享热潮,哈罗单车的破局和野心

2016年的夏天,共享单车横空出世,以互联共享的方式弥补了短途出行的需求空白。一时间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被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崭新“小黄”和“小橙”,掀起全民共享热潮。

彼时几乎谁都没有想到,曾经的明星企业ofo会在一年后陷入破产危机。更让我们没有料想到,日后共享单车的赛道王者既不是ofo,也不是摩拜。

不同于早已在这条赛道上布局两年多、创立于2014年的ofo和摩拜,哈啰在2016年才不紧不慢正式成立。按照当时的环境,哈啰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但截至 2019年6月,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哈啰出行全网月活规模达到6300万,摩拜和ofo的月活分别为4898.7万和ofo的783.5万。哈啰已悄然跃为市场第一。

1、诞生和破局

2016-17年共享单车领域战火不断,创业者和资本力量纷纷涌入战场,开启“烧钱大战”。混战持续不到一年,第一批共享单车行业就开始面临倒闭危机。

不仅如此,新兴产业衍生出了许多行业乱象,比如共享单车在野蛮发展的过程中导致了很多城市问题:骑行安全事故责任不明、车辆停放不规范、废弃车辆无人认领等。

在共享单车行业困局中诞生的哈啰出行,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

与其他财大气粗的友商不同,彼时刚进行了A轮融资的哈啰却过得相当精打细算。融资得来的资金没有用于烧钱扩张和补贴大战的投入,而是将它们用于车品的打磨和用户体验升级的改造。

“我们从诞生以来一直告诫自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任何时候都要紧盯钱效、人效、车效,尤其是看到此前部分友商的前车之鉴。”

2016年11月,哈啰单车1.0正式投放市场。12月26日,哈啰与中国平安达成战略合作,创新理赔保障计划,恶劣天气骑行发生意外事故,用户将会得到双倍赔偿,保险额度为共享单车行业内最高。

OFO一开始就把市场规模等同于单车数量,为了争取先发优势和规模壁垒,他们在早期不计代价的投放车辆。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快速扩张,就必然会选择相对廉价和非耐用的车型。这也难怪OFO的坏车率如此之高,即使还能骑,也已经锈迹斑斑了。

而哈啰从一开始就选择成本相对高的智能车,不但更耐用,还能掌握车辆的生命体征、用户骑行数据、城市空间地理数据等,提高用车效率。

商业竞争中,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固然重要,但只有先发优势是难以为继的。当市场归于平静,最终留下的必定是能长期稳定向用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

产品质量过关只是基础,真正让哈啰突出重围的关键在于其制定的扩张策略。

(小蓝车就是反面教材。小蓝单车的产品做做得更佳:实心轮胎、变速档、轻便、3秒即开电子锁。我当时骑过它家的单车,比市面上其他共享单车都好骑得多。但接连的决策失误让这个好产品最终败北。)

在一众头部共享单车入局者纷纷争抢一二线城市蛋糕的时候,哈啰看出摩拜和OFO各方实力势在必行,相差悬殊,诚不可与之争锋也。

因此,哈啰将前期扩张矛头指向了二三线城市,之后又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趁巨头们疲于一二线城市的混战而逐步攻城略地,占领用户心智,最终上演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经典。

除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清晰战略路线,哈啰还制定了其他差异化策略。

2017年10月,永安行低碳科技与哈罗单车合并,为共享单车领域第一个并购案,新公司实际业务由哈罗单车负责。

与永安行的合并不仅为哈啰输送了新鲜稳固的血液,还为后续哈啰差异化布局景区业务和精细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短途出行不仅局限于下了人们地铁公交后的三公里路程,还有一种常见的使用场景:景区自由行。

2018年初,哈罗单车创始人兼CEO杨磊表示哈罗已入驻300个城市和260多个景区,注册用户2亿,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

不仅精准瞄向景区业务,哈啰还把视线放在了校园业务。基于单车广泛而高频的流量入口,哈啰已在全国300余所高校落地哈啰校园业务,惠及近百万大学生用户群体。

2018年3月13日起,哈啰推行全国免押金战略,芝麻分650分以上的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免押骑行。

哈啰认为,自其首开信用免押,共享单车行业才真正步入正轨的1.0时代。也就是让行业从依靠押金资金池进行利益变现的不健康商业模式,转入依靠用户骑行本身去获得收入的商业模式。

免押骑行对于哈啰和蚂蚁金服是一场双赢。蚂蚁金服进一步推广了芝麻信用,高频次的共享单车服务也带来了更多支付笔数。哈啰的用户量则在免押金的3个月后,从5000万增长至1.23亿。

真正惠及用户和行业正向的行为都会被市场留下并普及开来,我们现在已经无法找到还需押金支付才能骑行的共享单车了。

2、智慧出行

如果说共享单车1.0时代是2018年哈啰出行率先开启的信用免押时代,那么2.0时代则是从粗放竞争转向对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聚焦效率和质量。

正如杨磊所说,“行业已经过了早期的粗放野蛮的打法,进入到依赖技术和效率,把这个生意做细、做精的良性循环中。”

互联网人都知道,效率和精细化运营必须要以数据为基础,而且是大量的数据。

哈啰在2016年创立时就十分注重数据的积累。单车的位置信息、每一笔工单、每一个时间点锁的电量、信号强弱、附近的基站信息等等,都被采集到BOS系统中,不断积累。

基于这样的数据积累,哈啰单车可以用算法主动探知单车故障,甚至可以提前三五天预测未来会发生信号丢失的车辆,准确率高达70%到80%,基于此提前干预,一方面避免单车失修沉睡,另一方面保障用户体验,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哈啰用户扫到“坏车”的几率会很小。

驱动哈啰出行运营的大后台叫“哈啰大脑”,即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哈啰出行构建了一个全业务决策中心,可以实现智能调度、智能规划以及智能派单等功能。

简单说就是:借助哈啰大脑,实现运力的最佳匹配与最大效能,让用户在需要用车的时候就有车可用,将故障车数量降到最低,让线下单车的投放变得更有效率,最大限度发挥一辆车的价值,提升运营和出行效率。

用技术提升效率,用效率智慧生活。哈啰是一家科技公司。

哈啰单车创始团队说过:“创造不被战胜的条件,等待机会战胜别人。”保持技术优势就是他们所说的“不被战胜的条件”。

通过哈勃大数据平台、智能运维BOS系统、单车智能锁等技术,哈啰将成本和效率做到最优,运维成本也就随之下降,边际成本被摊薄,边际效益不断增高。

3、更名为哈啰出行

打开了共享单车这一口子后,从哈啰的大事记能看出:哈啰不仅局限于共享单车行业,而是将触角伸向整个出行行业。

2017年9月,哈啰推出哈啰助力车。

2018年9月17日,哈啰单车宣布企业正式更名为“哈啰出行”,并启用全新的品牌标示系统。

2018年10月11日,哈啰出行上线了打车入口,正式推出网约车业务,业务覆盖上海、成都、南京三地。哈啰提出“地铁+单车一体化智慧接驳“的创新合作,率先在上海试点。

2018年12月,哈啰出行APP上线顺风车司机招募业务。2019年2月22日,哈啰顺风车业务已在全国300+城市运营。顺风车是共享出行的典型业态,符合哈啰出行“绿色低碳.共享出行”的发展理念。

2019年,哈啰陆续推出了哈啰车服、哈啰换电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面向用户提供包括租售一体、本地化服务、智能出行、安全保障、统一标准化换电等车服内容。

我在之前文章中有提过,OFO沉溺于“共享单车原创领导者”的头衔,从战略定位伊始就输了一节。

哈啰出行通过拓宽多条出行业务线,为用户提供覆盖短、中、长距离多种方式的出行服务,如今已成为包括单车、助力车、顺风车和换电网络等诸多业务在内的出行平台。用户通过哈啰出行整合多维出行方式,出行体验无缝链接。

4、切入本地生活

从共享单车到出行平台,哈啰完成了一步大跨越。但哈啰的野心似乎并不止于此。

就在不久前的4月13日,哈啰出行App上线“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消费入口,内容包含酒旅、餐饮到店业务,以及金融、车服、地图服务,主要是聚合模式,将流量开放给第三方,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一个出行平台,摇身变为初具雏形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一方面,哈啰已经积累有3亿多用户,因此围绕着流量变现希望成为以出行为基础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出行和本地生活天然就是一对好拍档。

出行与本地生活不可分割。只要是出行,无论是骑车还是打车,都能根据常定的起点和终点大致确定活动范围。如果将数据范围进行延伸并深入分析,可以拓展出更多可能性。

哈啰执行总裁李开逐认为出行是日常生活一部分,且是高频业务,与生活需求有自然关联性,所以对于哈啰定位的过渡是顺理成章的。

这也正是美团整合摩拜的逻辑。当美团APP成为摩拜单车的唯一入口,流量价值显现。

这个逻辑颠倒过来,在哈啰出行的身上依然成立。不过是美团从本地生活切出行,哈啰则是从出行切入本地生活。虽是不同切入点,但殊途同归。

哈啰的野心资本既来源于稳定的用户流量,也来源于阿里生态蚂蚁金服的背后支持。即使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扎根已久,网络效应显著,滴滴背靠腾讯,但哈啰稳固的自我造血能力让人们对这场战役拭目以待。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