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聊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维-蜗牛派

浅聊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维

对同一个需求,认知思维的不同必然导致做出的产品不同。本篇简单说明下要实现用户互联网时代下的产品,产品工作者该如何思考以及具备怎样的认知。后面会写一篇文章以“通讯工具”为例示范说明。

当然,这些思维并不适应平台互联网思维下的创作者,也不适用当前对用户只有短期需求的创作者。

01、产品是用户的

需求是用户的,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能力应该紧跟需求走,自然属于用户。简单说就是,用户(需求)在哪你的产品能力就该出现在那,而不是让用户来你这固定的位置才能解决这方面的需求。

微信实现通讯工具的一统,并不是指所有的用户都来微信这款产品里进行通讯(此为“注意力通讯服务”),而是任何需要通讯的位置都能调用微信的通讯能力(此为“自然通讯服务”)。从这个角度理解,微信做不到一统。

当前平台互联网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归属于“注意力产品”,而非“自然产品”。这种本质的区别会决定产品的上限和流通疆域的范围,以及产品在持久战线上是否具备可替代性。短期来说,注意力产品自然更容易实现,且极具爆炸性的注意吸引以及带来可观的价值和收益,但如果要成为互联网的基建产品或水和电,必定要思考如何提供自然产品,让产品能力跟随用户到达任何用户即时需求的地方。

02、为用户服务

为用户服务远远不是你提供了解决用户某一需求的产品这么简单。正如军阀允许治下百姓正常开展商贸并不能说明军阀在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

本善思维:

可能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不相信善良的力量,也不会去想善良的必要性。但用户互联网不是平台互联网,一统化产品的需要相较于单平台的圈地策略更需要善良。平台可能为体现担当和责任打出“向善”的旗帜,并在不侵犯核心利益的情况下选择善良。但用户互联网的产品如果没有善良,依旧是平台垄断性质的,是做不到流通全网的。

本善思维在产品上的体现,比如不会做一些“打扰”性和“恶心”性的功能,如各种打卡签到,以及其他以强制留住用户为目的的活动等;也不会做些绑架用户的连带功能,如完成ppt有导出图片的需求,但有水印,或者需要额外收费。查询一个信息,非要强制注册,明明可以扫码注册,扫完码后又要求验证手机号。更不会做一些窃人私隐的事,如静默开启手机权限,搜集用户各种存储和行为信息,隐私等。

责任思维:

互联网的产品很容易接触到海量用户,这确实可以带来很大的收益潜力。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海量的用户暗浮海量的危机。当前平台侵犯用户屡屡发生,无外乎几点原因:1、平台强大,用户势弱。2、平台选择性的侵犯,而不是海量侵犯。3、用户受制于平台,协议多利于平台而不利于用户,后期举证难。4、平台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差,多选择隐忍。5、法律尚未建立健全,权益归属和侵权惩处尚不能有章可循,取证维权难,判决周期长等。

但这些问题在用户时代都会解决,时间问题罢了。对致力于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平台来说,这些问题是他们不得不思考的。

产品即责任,服务越好,用户越多,责任就越大。

还有很多:

当前有很多专业词汇,体现了产品经理的认知依旧停留在平台思维。

如用户的产品忠诚度,这种思维是典型的圈地思维,忠诚两个字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随便,产品何德何能要求用户忠诚,为什么不是产品忠诚于用户呢?类似的还有很多。

03、平行一统化

时代变了,用户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必须是平行的,必须考虑一统化的问题。即产品服务的范围绝对不能受限于创作方本身的孤岛疆域。如果平台互联网下平台的产品都是一个个孤立的王国,那么用户互联网的产品,其性质必须是可以穿越这些独立王国的土地、空气、水等,为所有孤岛所必需。

而要实现平行一统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产品的能力归属于用户。因为单个孤岛的产品服务是不能突破疆域到达另一个孤岛的,唯一能不受限制任意触达的只有用户。比如用户在微信和支付宝里都有通讯的需求,但因为这是两个绝缘的孤岛,所以任何一方的功能服务都不可能触达到另一方。但换个角度看,同一个用户是可以同时到达这两个绝缘孤岛的。

04、产品自由度

产品自由度,指的是产品的创作者对该产品的影响力指数。产品自由度越高,代表产品越接近用户属性,越有可能成为流通完全的基础设施服务。

平台的影响力应从本质去看,而不是只看表面。平台不侵犯用户不代表没有侵犯用户的能力,也不代表平台以后不会侵犯,只不过是当前权衡过的选择罢了。而自由度的计算是从本质上分析平台就不具备影响产品的能力。所以目前平台互联网中的产品,自由度远远不及格。

产品是创作者创作的,但不代表产品应该完全受制于创作者。因为产品一旦被用户使用,必然会沉淀用户很多的资源和资产,细微的改动都可能对用户影响极大,这已经超过了创作方本应该掌握的范围。

05、全局需求

平台互联网产品的需求从哪里来?可能来源于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也可能是创作者的灵光一现。用户互联网也可以这样,但不仅仅是这样,因为需求的来源可能通过计算自动得到。

创作者在思考用户需求的时候,更需要想到互联网的需要是什么。平台互联网的产品对需求的管理是没有统一和全局思量的。虽然分享是每个用户该有的权利,但在公域领域的分享,是需要管理的,毕竟对被分享用户会造成影响。比如你可以做创业分享,他做创业分享,我也做创业分享,但可能我们都没经历过创业,从书本上看到的就当了我们经历过和感悟到的。为了分享而分享的,只会给互联网内容领域添乱。添很多的乱。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产品对需求的解决指数。你从0做到60分,她从0做到70分,我创业做到80分等。我们永远在0~80分下的空间里重复竞争,因为这是最容易的,而没人去突破80~100分的领域,从而从本质上推动产品对需求的解决指数。平台产品的解决思维永远是平台自我需求推动,而不是互联网对产品的需求推动。

06、线条与细分

如果你去创业,太多人都会建议你去做细分领域,去垂直领域解决一个痛点。这没错,但在用户互联网中仅仅这么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用户互联网的产品总体分为两类。即总类和分类。总类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分类提供线条工具。用户互联网时代下的垂直产品即线条工具,线条工具核心特征是服务的垂直化和流通的全网化,跟随用户走。但不意味着线条工具是没有管理,任意创作的。其产品贴近轻模式、工具模式以及简单纯粹模式,其产品形式的粒度甚至可以是互联网元素粒子。线条工具追求的是实现某个需要在最小解决单元上的唯一和一统,这样其不可替代性和持久性远远高于当前平台互联网中无管理繁杂的所谓垂直产品(粒度很大哦)。

用户互联网的线条工具对创作力的需求更甚,甚至“规则即产品”,而每个用户都可以把规则定义为产品,其技术实现和表现形式,已经是无感知的模板,用户纵横网络任何行为下都可以实时创作产品。(用户互联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用户所属产品,且是在静默状态下创造的,毫无任何门槛。)

本文作者: 晓杰Lee ,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