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真正的领导者就4件事-蜗牛派

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真正的领导者就4件事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参加稻盛先生的新书发布,也非常期待在正和岛上,与所有的企业家共同面对疫情,创出新的发展空间。

我准备的话题是《危机中领导者的责任》。选这个话题的根本原因,我觉得在不确定的环境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

我们非常清楚,今年我们遇到了极其特殊的时期,对每个人都是巨大的考验。我们不能够再面对那个熟悉的世界,以前习惯的商业环境、增长方式在此次疫情之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所以从2020年开始,我们所有行业经历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一些其实是本质上的变化。

“我不能完全说中国企业非常优秀”

如果从改革开放开始算起,今天在线的朋友跟我一样,习惯了在经济增长的环境下长大。

研究中国企业成长模式的时候,我跟很多人讲,不能完全说中国企业是非常优秀的,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经济不增长的环境。过去的40年都是增长,哪怕增长多或是少,但总体上都是增长的。

当整个经济环境突然衰退、不增长时,我们没有经验。而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

前一阵,很多人问我:疫情过后会不会有反弹性的消费,让我们比较快地恢复?

答案很明确:不会的。

为什么我们觉得挑战大?因为这次危机和以往所有的经济危机不太一样,我称之为“左右手互搏”——你把防控做得特别严,可能恢复经济就很难;如果你想恢复经济,防控就会有风险。

这使得整个经济活动非常困难,我们今天特别希望经济快速恢复,把一季度遇到的挑战通过二季度快速调整过来,但是我们内心也非常清楚,疫情防控依然是摆在首位的,一定要想办法让疫情不再反复。

面对危机,致力于你的不可替代

大家要了解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中长期看,有几个需要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一是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中美之间,比如全球化的产业布局受到挑战。前一阵大家讨论美国回归制造,日本回归制造业,实际上就是全球化产业布局发生变化了。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少数大公司变得更加强大,科技公司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企业的角度看,活下去、自我变革、创造未来是“新常态”下你一定要做的事。

对于个体来讲,怎么跟“新常态”共处,致力于你的不可能替代性,持续学习,这也是你一定要做的事。

面对这些情形,不得不做选择,你可以选择被动、退出或者沮丧,也可以选择靠自己的强大保持增长,甚至化危为机。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著名的汽车公司轮番创造亏损纪录,恰恰这个时候日本企业崛起,到了80年代丰田成为全球第一的汽车品牌;

1997年的金融危机,我们看到三星因危机崛起,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品牌;

2003年的非典,反而诞生了淘宝,今天我们看到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

做这些研究时,可以很深地感受到:面对危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的结果就是什么。

我自己在新希望集团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断跟永好董事长交流,有一次他说:“经过20多年的磨炼,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创造财富的能力。假设我企业什么都没了,财富也没了,但是我的自信还会在,我的经历和能力可以帮助我重来。”

我经常引用这段话跟年轻的朋友交流,你怎么选就决定了你能否超越危机。

稻盛先生也是同样,无论他自己经营企业还是拯救日航,他都非常明确地告诉你:当你以为自己不行了的时候,不是终点,恰恰是你的起点。

所以,这次疫情期间,无论我写书、写文章、上课都是抱持这样的观点:面对危机你可以依赖你的内心,不必叹气和担心,核心还是想想你拥有什么,内在的力量恰恰是领导者最重要的部分。

真正的领导者,要做到四点

当我们遇到危机时,没有地图可以依靠,没有经验可以依赖。所有的动荡和模糊之中,整个组织就需要有一个指南针,而这个指南针是谁?坦白讲,就是组织中的领导者。

我想告诉各位,希望你能理解,为什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因为你是组织的指南针,要做到以下四点:

1. 尽责担当

真正的领导者不在于你的职位,而在于尽责。职位只是外在的尺度,如果你能发挥领导的职责,能够去担当责任,实际上已经是危机中的指南针了。过去在组织研究中,我为什么对企业家给予极高的关注?原因在于只有领导者能承担三个功能:

1)决定组织的高效运转;

2)指引方向、鼓舞人心、重振希望;

3)摆脱危机。

作为领导者,你的职位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承担这些功能,这是给你的第一点建议。

2. 高效行动力

有些时候,我们愿意告诉别人我们愿意担当,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你是否有非常高效的行动力,一个企业在面对变化的时候,其实就是看你的回应速度,如果你能高效地回应它,一定能在危机中更快找到方向和调整自己。

3. 经营意志力

我最近一直反复强调,当你面对变化的环境,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你自我成长的问题。为什么有时候你跟不上?说明你的成长速度不够快。

企业成长的问题实质上是管理者态度的问题,愿不愿意主动带领员工拥抱变化,还是安于现状停留在惯性优势当中?这要求领导者拥有非常强的意志力,要求自身做出改变。

4. 承担社会责任

如果你想成为指南针,还应该要求自己学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当你能承担社会责任时,整个组织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会非常高。

这次我们看到,无论阿里、腾讯还是华为,他们用各种方式在承担(社会责任),非常多的企业家出钱出力,想尽办法整合全球防疫物资,帮我们克服这场战疫,带来非常大的社会认同度和美誉度。

最后,我用《危机自救》中对领导者的一个描述结束今天的交流: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具有鼓舞成员朝着目标共同奋斗的魅力;具有一种群体组合能力,他能够通过有效的联系,带领成员获得集合力量。

在完全不确定的环境里面,一方面要靠自己,另一方面要靠学习。持续的学习一定能够带给你很大的能力,让你拥有更多的面对不确定性的力量和准备,用知识赋能自己,迎接未来的挑战,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互动问答】

“你最熟的产品,未必是顾客需要的”

胡颖妮(广州凌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我是《正和岛·陈春花管理升级训练营》第一期的学员,很荣幸有这个机会请教花教授。社会上流传一种逻辑:从0到1是一个台阶,5亿是一个台阶,10亿又是一个台阶。我一直非常好奇其中有什么规律或者必过的坎儿,做好什么事能找到破局的密码?

陈春花:谢谢,很高兴我们能连线做这个交流。其实这个问题,要看不同的行业,如果这个行业空间特别大,可能就不是5亿、10亿的概念了,可能是20亿、50亿或者500亿的概念,如果说这个行业很小,它可能是5000万、1亿、2亿的概念。

我们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其实要经历三个主要的规模:

第一,生存规模。你得先活下来。但如果你只停在这个规模不去增长,你可能会被淘汰。

第二,竞争规模。你能够应对这个行业,开始调整成本、调整价格,可以跟别人竞争,如果你没有规模,可能优秀的人才就不来你这个地方。

第三,发展规模。你得有一定能力,不是为今天做,而是为未来做,布局新事业。有朋友问我:陈老师,我马上就要为未来去做了。我常常问他规模多少,如果你规模不够,马上布局未来,反而可能出问题。

所以具体的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发展阶段。建议你先求生存规模、然后竞争规模,然后发展规模。

你会关心它有什么样的规律?比如生存规模当中,其实你要认真做好产品。有些朋友生存规模还没过,眼睛老是盯着对手,其实你很难获得好的规模。如果你认认真真做产品,认认真真服务顾客,很聚焦很单纯地做,其实你的规模就可以涨起来。

如果你说对手怎么办?我有时候讲得比较直白:你很小的时候没有对手,因为人家都很大,你没有机会挑战别人,安静做好自己是生存规模要做的事。

第二个规模最重要的是让你的成本和效率有足够的竞争力,让你有能力做整个市场的布局,同时招到很优秀的人才。

到了第三个规模,你已经够大的时候,你就应该布局一些新的东西,去创新创造,为你的转型和新的价值做调整。我更希望你能推动你的行业进步,这时你的发展一定是好的。

刘凯(青岛正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春花老师好!我是您的忠实粉丝,现在我和团队都在学习您的课程,非常认可您讲到的一点——顾客价值应该是整个经营战略当中的核心要素。

但是在企业发展中,我们陷入了一个困境,想让顾客感觉到我们对他好,想给顾客更多附加值,带来成本的很多不可控的上升,效率下降,同时顾客并没有为我们的努力买单?有幸跟您连线,看看如何走出这个困境、

陈春花:这种情形,我过去遇到很多企业是这样的。因为不同的企业遇到的情况不同,限于时间关系,我不多讲你的情形是什么,如果想打破这种困境,至少有三方面的东西可以讨论:

第一维度:认认真真基于顾客的角度,理解他真正需要的价值是什么?

有时候我们自己和员工觉得搞懂了顾客,实际上你不懂。你认为的附加值,可能他根本就不在乎。

第二维度:能否选择一个顾客参与进来共同创造价值?

以前比较难,现在有数字化和新的技术,这件事反而有点容易,如果让他参与进来共同做设计,也许能找到他真正要的价值。

第三维度:向优秀的同行学习

我们看看同行业的他们到底在提供什么价值,或者说,同一类顾客有另外一个行业在服务他,那个行业对他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就像我们都在做在线课程,我就要跑去学学直播怎么讲,讲完大家就喜欢,在学习同行的时候也知道顾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至少这三个维度可以解决你这个问题,也许还有其他视角,核心就是我们要真的知道顾客要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必须真的站在顾客那一端。因为我们最熟的产品,我们认为的价值未必是顾客真正要的价值。

我也很希望,我们在课程当中有更多机会来交流,感受这个部分。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