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品类营销选品,如何建立关联规则实现搞转化率?-蜗牛派

跨品类营销选品,如何建立关联规则实现搞转化率?

在一次和事业部的需求沟通中,业务方讲了一个他们失败的联合营销案例:用户购买一台手机,就赠送一张手表的优惠券。最后发现优惠券发出去1万张,仅有2张实现了转化。

跨品类营销选品,怎么做?

这个案例中优惠券对购买转化促进低,有两个原因:

  1. 圈定的用户群不精准,触达的用户购买手表的需求弱;
  2. 优惠券力度刺激弱,不足以刺激用户下单购买。

这里,我们主要围绕第一个圈定人群不精准的情况,从数据分析的角度为跨品类的联合营销选品提供分析思路——关联规则分析。

一、关联规则的作用

相信大家都听过“啤酒与纸尿裤”的故事,一个传统零售行业使用关联规则的典型案例,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都在运用。

电商行业中,我们希望从大量的用户订单中发现有价值的关联知识,帮助我们快速的进行商品推荐,辅助我们进行捆绑促销活动的设计;

保险行业中,如果出现了不常见的索赔要求组合,则可能存在欺诈行为,需要进一步核实;

资讯行业中,我们希望给用户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推荐给用户与其兴趣匹配度高的内容;

关联分析的作用在于找出数据库中某些事件一起发生的情况,得到可信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规则。

二、如何建立关联规则

Apriori是最经典、常用的挖掘频繁项集的算法,核心思想是通过“连接”和“剪枝”的方法找到频繁项集,再由置信度筛选获得关联规则。

频繁项集:经常出现在一起的事件的集合;

支持度:两件商品(A∩B)在总销售笔数(N)中出现的概率,即A与B同时被购买的概率;

置信度:购买A后再购买B的条件概率。如果比例大说明购买A的客户很大期望会购买B商品。

跨品类营销选品,怎么做?

第一步,我们需要找到支持度至少为0.2的所有频繁项集。首先,扫描订单数据,得到每个候选项的支持度,与最小支持度比较得到1项频繁项集L1。再将L1与与L1连接得到候选项C2,计算每个候选项的支持度,与最小支持度比较得到2项频繁项集L2。再将L2与L1连接得到候选项C3,在连接过程中可通过apriori原理,减少连接的计算量(一个频繁项集的任一子集也是频繁项集的),比较候选项C3的支持度与最小支持度,得到3项频繁项集。L3与L1连接,根据apriori原理,未找到符合条件的4项频繁项集,第一步完成。

跨品类营销选品,怎么做?

第二步,我们需要通过置信度,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关联规则。首先,根据频繁项集,得到关联规则的前项和后项,计算每条规则下的支持度与置信度。然后根据我们对置信度要求,筛选得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规则。

案例中,我们通过两步的计算,得出符合支持度最少为0.2,置信度最少为0.6的16条关联规则。在制定推荐策略时,可根据对推荐精度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关联规则。以上就是apriori的算法介绍,但在实际应用时,我们的订单量大,变量多,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建模工具或者编程工具,帮助我们快速进行计算。

三、如何进行关联规则建模

Apriori的建模方法有很多种,例如R、Python都可以实现。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建模工具—spss modeler。此处简要讲解建模步骤,感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查阅《IBM SPSS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实战案例精粹》详细了解。

跨品类营销选品,怎么做?

首先,需要将底层存储的订单表(用户购买的商品明细)转化为事务表(用户是否购买列表中的商品),该步操作目的是将数据转化为易于计数的布尔型变量,便于寻找频繁项集。事务表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

跨品类营销选品,怎么做?

接下来,在前面得到的数据基础上,将使用Apriori模型对商品做关联分析。首先添加“类型”节点,定义变量类型。再添加“Apriori”节点,设置前项和后项的变量,设置模型参数,运行即可得到关联规则结果。

跨品类营销选品,怎么做?
跨品类营销选品,怎么做?
跨品类营销选品,怎么做?

以第一行为例,我们对“规则标识3”做规则解读:

针对已经购买了冻肉和灌装蔬菜的顾客,我们可向他们推荐啤酒商品。原因是在历史数据中,我们发现同时购买冻肉和灌装蔬菜的顾客有173人,占总人数的18.424%,这些顾客中有84.393%的顾客也同时购买了“啤酒”。同时购买了这三种商品的顾客占比为15.548%。

采用此规则向顾客推荐啤酒比随机推荐该商品会提升效率2.705倍(lift(a→b)=(P(b|a)/P(b)),在历史数据库中购买了冻肉和灌装蔬菜,但没买啤酒的顾客占总人数的2.875%,即有2.875%的顾客可按该规则部署销售策略。

以上是关于关联规则的算法及建模过程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快在学习工作中应用起来吧!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