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分析技术的清单相当多,每年都有新技术出现。一些技术变得更加流行,并被广泛使用,有些只有在特定的需要时才使用。但总是有一些经久不衰的技术,它们是业务流程图、用例、用户故事、线框和业务规则。
对于两种流行的业务分析技术:用例和业务流程图,有经验的业务分析师也不完全理解这两种技术之间的区别。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说明业务流程图和用例之间的区别。
用例
让我们先看看用例。用例的目的是什么?首先,让我们看看用例图。它向我们展示了系统的边界是什么,有多少用例,参与者和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和用例之间的关系。用例图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和子系统的范围。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然后,我们希望对每个用例提供更清晰的信息,并创建一个用例描述。用例描述提供了一系列的步骤,一个参与者必须通过这些步骤来实现一个目标。用例描述并且还提供了异常和替代流。
让我们看看一个用例描述的简单示例:
UC-01注册帐户
当我们对所有4个用例都这样做时,解决方案就容易设计了, 但在此之前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接下来,现在我们必须指定与用例相关的业务规则。BABOK规定业务规则应该单独获取,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果业务规则修改了,不需要修改用例。让我们看看下面商业规则的例子: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果我们选择一个业务流程图技术,我们必须做些什么。
业务流程图
让我们从范围开始。大家知道,业务流程图显示的序列,因此我们不能使用这种技术来显示系统的范围。那我们该怎么办?我通常用范围图。创建范围图有很多种方法,下面我提供一个范围图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示例。
此范围图显示了由参与者划分的系统的特性/功能。
因此,当范围比较大时,可以添加功能分类,例如一个完整的范围图可能是这样的:
有些人会说,用例图可以显示用例之间的关系。比如包括、扩展以及还可以显示一个用例可以由几个参与者执行。这也可以在范围图上显示。
现在,让我们绘制一个帐户注册功能/功能的过程。帐户注册过程将是这样的:
类似于用例技术,我们在业务流程图中也需要创建业务规则并跟踪它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业务规则识别重新回到流程步骤。
结论
因此,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技术,基本上结果是相同的。使用什么技术并不重要。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所以如果你对用例更满意,那么坚持它们,或者如果你更熟悉业务流程图,然后绘制地图。
作为一个例外,我将强调的唯一情况是复杂逻辑的复杂功能的场景,有许多ifs、buts和其他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更喜欢使用业务流程图,但是我看到人们使用用例, 并且有许多替代和异常流,例如。异常流1的替代流3的异常流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