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必知的产品版本命名规范与规则-蜗牛派

产品经理必知的产品版本命名规范与规则

上一篇文章我们对产品的版本迭代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总结,本篇文章我会针对产品的版本命名、验收、发布这三个层面,来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品版本命名的规范与规则

01、产品版本命名的规范与规则

产品版本命名的规范与规则

1.1 版本命名规范

软件版本号由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订版本号以及日期版本号加希腊字母版本号构成。

其中希腊字母版本号又分为base、alpha、beta 、RC 、 release五种。

1.2 各类版本号修改规则

(1) 主版本号:

该版本号由项目经理决定修改与否,一般当功能模块发生较为大幅度的变动时需要作出修改,例如该模块的增加或者是整体框架的变化等。

(2) 次版本号:

该版本号由项目本身决定修改与否。该版本号的变化可能对带来以下影响:与以往的版本无法兼容的问题;打破以往的协作关系;对功能进行较大的增进等。所以说,相比于主版本号的变动,该版本号的变动只是比较小规模的,但是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3) 修订版本号:

该版本号依旧是由项目经理决定修改与否。修改的情况往往是对一些功能上或是小细节的修改,又或者是对BUG的修复。每修复一个较为严重的BUG时即可更新一个修订版本,经常发布修订版是很有必要的。

(4) 日期版本号:

该版本号修订与否由开发人员来决定。日期版本号的修改频率是比较频繁的,一般来说每天都要进行修改,目的是方便对项目修改的具体日期作及时记录。

(5) 希腊字母版本号:

该版本号依旧是由项目经理决定修改与否。该版本号的修改一般发生在一个软件的两个开发阶段的间隙,即当一个软件即将进入下一个开发阶段时,就需要修改希腊字母版本号。

1.3 版本各阶段介绍

Base:该版本仅代表网站的一个基本框架,包含页面的布局以及功能等,但并不具备一些具体功能的展现。因此也可以说这只是一个静态页面框架。

Alpha :这是一个软件的初步版本,也可以称作测试版本。仅作为软件开发者之间的内部交流所用,因为尚未完善,所以一般存在较多的BUG,需要测试人员发现BUG交由开发人员修改确认,再由测试人员进行测试。这时就可以将版本称作alpha版。

Beta :该版本是alpha版本的进阶版,在大方向上的错误已经被消除,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修改,一般是对UI、交互、产品细节进行优化。当测试人员将优化的内容发布到外网时,我们就可以将该版本称之为beta版。

RC :该版本相较于上面的几个版本来说,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一个版本了,BUG明显少了很多,与下一步的正式版本没有太大区别。

Release:历经以上的各种测试版本之后,这就是面向用户的正式版本了,也称作标准版。

1.4 版本发布周期

通常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 如果是一般情况,即不是紧急情况的话,就按照常规发布流程进行;
  •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的话,例如出现突发BUG时,可以直接交由开发人员迅速修复经测试以及确认后直接发布。

1.5 版本号修改实例

以该版本号为例:1.0.0.0716_alpha ,我们可以知道这处于内部测试阶段。

首先,如果开发人员修复了测试人员提交的BUG并经测试人员测试后,将版本发布到外网,这时候就进入了软件的下一个阶段,就可以将版本号修改成:1.0.0.0716_beta 。如果说修改的日期与上一个日期不同的话,就修改成:1.0.0.0717_beta即可。

其次,如果有修复一些较大的BUG 并按照流程上传到外网时就可发布一个修订版,日期即发布的当前日期,如1.0.1.0717_beta。

再者,如果对软件进行细节或者功能上的变动时,就需要修改次版本号,如:1.1.0.0717_beta。

最后,当功能模块发生较为大幅度的变动,例如该模块的增加或者是整体框架的变化等,就要将版本号更改为:2.0.0.0717_beta 。

02、产品验收流程

2.1 流程步骤说明

  • 测试人员在确定所有BUG修复之后交由产品进行验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产品本身也需要参与到测试中,可以在一些关键节点介入测试,以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
  • 对产品的功能进行验收,检测功能与设计的一致度,流程的通畅度,交互的顺畅度之类的。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尤其要注意验收异常流程,因为异常流程是否正常是衡量一个系统完备程度的关键指标。
  • 视觉设计验收可以一起进行,但最好是分开进行,让UI设计师分别进行验收,好处是既分工明确又点明重心,多次验收精准度也会更高。

2.2 产品验收报告的标准

产品验收报告包含:

  • 验收编号,即表明所归属的项目及验收日期;
  • 产品版本、上线时间以及发起人;
  • 验收清单项目,包括功能及视觉,以需求文档为基础,对本次更新中的功能、流程等进行再次核对;
  • 签字确认,明确验收以及权责划分。

03、对产品发版进行管理

3.1 管理的目的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发版管理针对的是公司内部,而非对外公布。实行发版管理主要是为了规范协作流程,对一些交接工作和职责等作出明确规定,让整个团队运作更加协调、分工更加明确,进一步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3.2 产品发版更新的步骤

(1)第一步,对于产品新需求的提出,首先提交后需要按照不同类型将需求分类,各类需求进入到自己的需求池之后,按照其归属,例如是归属于哪个系统等进行分类,同时应写明该需求的内容、规则等,方便后续操作。

(2)第二步,将产品交由研发人员进行开发,开发完成后进行本地测试,测试通过后再交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3)第三步,由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主要的测试内容包括对产品相关文档进行数据检查、页面核对、文字核对以及其它测试。倘若在测试中出现BUG,需向TAPD提交BUG,交由修改人员并与BUG对应功能的研发人员沟通。

(4)第四步,产品测试完成阶段,还需要对产品进行验收测试,测试人员确认过后,填写《产品更新确认表》,填写本次实际更新的功能,测试人员以及相关研发人员在表上签字。

(5)第五步,《产品更新确认表》签好后,进行产品的确认验收,同样地,如果在这一步出现BUG,则由测试人员提交BUG到TAPD,同时联系相关研发人员。必要的话可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以下是几点会议需要注意的事项:

  • 会前与参会人员沟通时间,通知会议议题事项;
  • 会中围绕主题事项,以解决事情为主;
  • 对时间点以及相关人员进行明确,做到事事有人负责,按时提交;
  • 会后需要跟踪执行、落实和反馈的情况。

(6)第六步,产品测试验收后进行签字,保留一份纸制文档,并将电子文档交给研发负责人,并更新已经签字完成的《产品更新确认表》电子文档。

(7)第七步,测试无误后通过钉钉群发送发布版本的公告。公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 本次产品版本的主要更新内容,包括需求提出方、对应UI、研发人员、项目经理等关联人员;
  • 版本号——版本号的规范参照《产品版本命名的规范与规则》执行;
  • 发布时间。

(8)最后一步,测试环境通过后,再次进行测试验证,如此时发现有问题,也必须重新按照产品发版更新流程走,测试环境检测完成才可在生产环境发布。

本文作者: 氟西汀,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