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Q2全球金融市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蜗牛派

2020Q2全球金融市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一季度新冠疫情的冲击在二季度被市场逐渐吸收,政策的迅速对冲加之经济开始适应疫情环境,二季度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呈上升趋势。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第二季度国债收益率总体呈现三低状况——低水平、低斜率、低波动。其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日本,国债收益率微幅上行。目前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基本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未来短期内进一步下行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美联储多次表示暂不考虑采用负利率;另一方面,基本面将继续主导利率走势,前期政策落地或有助于经济修复。然而,在美国疫情依然严峻,中美冲突常态化的情况下,判定美国经济复苏似乎为时尚早。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前期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将逐渐失效,届时,负利率或许将成为美联储不得不为之的选项。
二季度,全球新兴经济体国债收益率基本呈现“牛陡”走势,而中国却呈现“熊平”态势。二季度以来,全球疫情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蔓延,新兴经济体大部分采用降息政策, 引导收益率曲线下行,尤以曲线短端为甚,普遍呈现“牛陡”态势;而在中国,疫情的有效控制使得经济修复得以稳步推进,资金面边际收紧打击资金空转套利,导致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上行。未来若疫情继续蔓延恶化,新兴经济体利率或将继续下行,需警惕疫情的剧烈冲击或欧美经济体复苏,触发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进而导致恶性通胀和利率上行。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复苏持续性正在被逐步确认,“熊平”或将转为“熊陡”。但是,政府债券的发行和就业压力,会抑制收益率上行幅度。
在前所未有的财政金融救助政策下,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信用利差迅速收窄,基本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而中国则继续保持小幅震荡态势。未来经济增长充满变数,但即使存在持续衰退,在政策托底经济的条件下,信用利差仍难以发生趋势性变化。
美国、欧洲等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二季度全球风险偏好得到修复,乐观情绪下风险资产走强、美元指数走弱。7月初以来,伴随着中国国内股市表现亮眼,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一度突破7整数大关。但短期内,考虑到后市经济的实际修复可能难超预期,因此全球市场也存在情绪反复导致风险偏好再次下降的可能。中长期,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走上复苏道路,尤其是如果欧洲复苏计划顺利落地,美元中枢将下探。人民币在资金流入的支撑下存在升值动能,但中美关系仍是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的主旋律,蕴含极大不确定性。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5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