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环节常犯的盲目错误:
第一,盲目自信
无论企业大小,也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好坏,它的老板能够把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企业经营到现在的地步,一定有其过人之处,至少在创业这个阶段,他们是成功的。自信是大多数企业老板的共性。自信本来没有错,但任何事物都有个度,自信也不例外。老板们往往把这种自信用到选人这个环节,他们因为过去的成功,在选人环节表现得异常自信:“做了这么多年老板,管理这么多年的企业,什么人没见过,什么事没经历过,一个人是否能干,我看得清清楚楚。”
不仅老板们如此,很多销售精英、技术精英都有类似的自信。
然而事实又如何呢?被那些身经百战的老板、销售、技术等各路精英们选中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被证明是人才的又有多少呢?
第二,盲目天真
企业在选人时的失败,错误的选人原则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他们往往认为,一个人只要知道怎么做就能做好;一个人只要会做,在实际工作中就能够做到。于是,企业在选人时就将考察的重点放在了应聘者是否知道一件事情该怎么做,他们是否此前曾经做过相同或类似的事情。其实,这些都是企业自己的假设,而现实中的大量实践证明这种假设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天真的一厢情愿。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另一篇文章《招聘与选拔系列之五:知道、会做与做到》中详细阐述。
第三,盲目片面
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面试、比较了众多应聘者之后,需要做出最后的决策了,此时,又是一个企业容易犯错误的环节。“张三的沟通能力强,应该选他”、“李四的创意很好,应该选他”、“王五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应该选他”,等等类似的评价,相信在很多企业做出录用决策时都不同程度出现过。也许,他们对张三、李四们的判断都是客观、准确的,但不能就此决定是否录用,且不说他们各自具有的优点是否是该岗位必须的,即使是,也不能仅凭一点就能判断他是否能够胜任。然而现实中,确实有相当多的企业就是这么决策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某一两个表现突出的素质要求上,实践证明这种选择的依据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
与上述光环效应对应的是被称为“犄角效应”的现象,在比较不同应聘者时,不是看各自的优点,而是比较他们的缺点,“张三的沟通能力不好,不应该选他”、“李四的创意不好,不应该选他”、“王五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应该选他”,等等类似的评价。与光环效应类似,不能因为一个人具有某一两个方面的缺点就断定他不能胜任工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很难找到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人。
企业在选人环节常犯的错误绝不止上述这三点,还有很多,但如果上述错误不能彻底纠正,很难保证企业做出正确的选人决策。解决上述问题,仅仅建立管理制度与流程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明确本公司各个岗位的选人标准,而这恰恰是招聘选拔体系的核心,也是技术含量最高、最难实现的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建议职场新人收藏的产品经理面试大全
复盘疫情期间一次最艰难历时最长的求职经历
求职者必备的互联网公司群面攻略
浅析产品经理面试简历中自我评价的常见问题
职场求职之“面试”的那点事儿
面试的三个阶段:前期准备与投递、面试复盘、offer选择
Facebook面试官告诉您产品经理该如何面试?
关于拿到京东、百度、快手、网易产品offer 面试经验复盘
设计师面试时常会遇到的五个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为什么你的简历会石沉大海?好的产品经理首先要学会如何包装自己
7位应届生口述:年年都喊就业难,今年是不是比往年难?
想进大厂,但你知道大厂都在招聘什么人吗?
面试反套路:如何挑到喜欢的领导?
2020职场大变局:校招停滞、灵活用工兴起、大企业抄底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