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职场中的“下次吧”!-蜗牛派

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是职场中的“下次吧”!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来日方长,下次吧,下次再说。”

“不急不急,下次吧。”

“你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下次吧。”

其实,“下次吧”这三个字反映的绝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很可能就是拒绝、敷衍、拖延甚至是自我放弃。

“下次吧”,或许是职场中字面和真实意思反差最大的词。

下次吧:是拒绝

化妆品公司的小鹏在年初时就和老板谈到关于加薪的事项,老板也金口玉言,说等第一季度过完,公司统筹工资后,就可以给他涨薪,毕竟是公司的老员工了,业绩也十分出色。

说了一堆客套话,小鹏欣喜地等待涨薪那一天的到来。然而第一季度过后,小鹏并没有如愿等来涨薪的好消息,但是出于很多原因,也没有办法直接去问老板。涨薪的事儿谈不好,饭碗都可能没有了。

可是第二季度已经过完,公司仍没有什么动静,小鹏开始焦虑起来。终于有一天,小鹏试探HR的口风,提醒HR别忘了给自己涨薪的事儿。HR很惊讶,表示自己并没有收到给某位员工加薪的消息。

小鹏实在忍不住了,找个不太正式的场合,向老板询问了一下涨薪的情况。老板听完后,想了想说:“最近公司支出比较大,财务状况不是很好,不过我会和HR探讨一下,你涨薪的事情我会记在心里,下次再说。”

听到老板口中的这三个字,小鹏明白了,涨薪的事情算是吹了。其实,小鹏要求加薪的理由并不充分,加入公司工作多年的员工很多,大多数人都能基本达到工作目标,但是仅做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就有理由获得加薪。

在面对员工提出加薪要求或其他类似要求时没有直接拒绝,是因为领导个人及管理风格的不同。有些领导会直白相告,你还没达到加薪的标准;而有些人则碍于对方面子,不愿直接说不,用“下次吧”来委婉拒绝。

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向对方提出的要求和期待过高,尤其面临资源和机会稀缺时,你更应该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会遭到对方直接或者委婉拒绝。

“下次吧”无疑会在此时派上用场,作为婉转拒绝时经常使用的台词,而一旦这个“下次吧”一次次地过去都没有下文,没有任何进展,你就应该反省和警惕一下了。

下次吧:是敷衍

前年我去哈尔滨参加同学婚礼,在婚礼上我碰到了六年未见的老朋友小宇,格外亲切。谈笑间还记得和小宇那些一起学习和追梦的难忘日子。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各自生活的变迁,后来我们联系甚少,因为这次同学结婚又重逢,彼此唏嘘不已。

活动结束时,我们加了对方微信,互道珍重,相约下次要带上各自的家人,好好再聚,不约而同地说道:“下次吧,下次一定聚哦!”

那次之后,我又去过两次哈尔滨。去之前,我都会给他发微信,告诉他我的行程。虽然他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但是每一次都因为家里有事儿而未能如愿见面,总是遗憾地说一句“下次吧”,“下次来一定请你吃饭”。

开始,我会有一点小小的失落,后来我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发现,我们早已不是年少轻狂的青年,有工作要忙,有孩子要带,加上一堆家事,把本来就所剩不多的个人时间几乎全部填满。

在偌大的一个城市,想要约一个人见面,来回路程至少就要花掉两三个小时。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真的拿不出一次时间和老友再聚吗?之前说的“下次”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今天没有做的事,没有见的人,没有完成的遗憾,在未来某个时候,都能从容不迫,优雅地呈现。

轻易地说声“下次吧”,或许在情感上是真心的,我们真的想在某一个时刻再重聚一下,然而在行动上却不得不敷衍。

下次吧:是拖延

小文是一名公司文员,平时的工作相对轻松,她总是想着自己利用闲暇时间来学点什么,最初她想学习会计,于是报了个会计培训班,一开始挺认真地看了几天书,后面再上课的时候她就犯懒,总想着下次再去吧,不差这一次课,就这样拖着拖着再也没去上过课,学习会计就这样放弃了。

后来她又想学习PS,跟着朋友学习了两天,觉得太难了,朋友再想教她的时候,她总说下次吧,后面朋友也不好再这么主动了,她的学习计划又这么放弃了。

几年过去了,她依然做着办公室文员的工作,每次看到同事升职加薪她都想学习点什么,提升一下自己,可最后都没能坚持下来。

在这情况下,我们的“下次吧”,只不过是在寻求自我心理安慰,仿佛说了这句话,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拖延,等待下次再行动,而我们今天的不作为就可以获得原谅或者忽略不计。

我们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机会还不成熟,精力还不允许,条件尚有欠缺,所以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而这样的结果通常是下次成为没有下次,拖延最终演变为彻底放弃。

学会分辨“下次吧”

分辨他人是拒绝,还是真的有下次,能帮我们理性判断形势和事情的未来发展。

如果是拒绝,就要理性面对,可以进一步追问,被拒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能帮我们拨云见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改进的方向。

如果是敷衍,就要更加主动,因为在你看来很重要的事情,在别人那里可能就不是优先项,主动询问,督促,甚至亲自上阵,才能打破无奈接受结果的迷局。

如果是拖延,不妨接受三点小建议:

第一,勿以小事而不为。

第二,做好时间管理,春种秋收。

第三,马上行动

说到底,很多人之所以拖延,一方面是完美主义,一方面是怕自己犯错。其实,我们只有在不断的试错中,才能找对方向,掌握方法,千万不要在等待中消磨自己!

自己认定或决定真的有下一次,那就认真对待,充分准备,让自己下一次的表现更加完美。下次,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一年,或许是下辈子。别再“下次吧”,就这次!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