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运营侧的求职历程分享的文章。前些日子受邀做了一次分享,以下是分享稿的相关内容,同时也做了相关修改,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及本文整合了一些之前写的内容,所以有些读者可能读着会有熟悉感。
本文框架如下:
- 春秋招的相关特点
- 简历与面试的相关准备
- 运营岗求职的相关准备
- 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1、春秋招的相关特点
首先是针对大三学生的春招,也称为暑期实习,这个时候一般是企业招募比较正式的实习生,转正概率基本上高于日常实习,并且很多时候,是可以跟HR沟通暑期再入职的。举个例子可能A厂日常实习生的转正概率基本为0,但是暑期实习生的转正率,整体会把控在50%左右,技术一般高于非技术。相应的,企业对于暑期实习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在了面试上,有些公司对于暑期实习生的hc也是严格把控的。
所以圈一下重点,暑期实习一般三四月份开始投递,四五月份差不多可以拿offer,难度基本大于日常实习,开的公司不多,算是为正式的秋招做一次模拟。
然后讲一下秋招,秋招是针对应届生的。20届那时的秋招,也就是去年,开的很早,我记得六月就有公司开了游戏岗位,是开的最早的那一批,然后陆续也开了很多技术岗位的提前批,所以到七八月那时候,很多技术大佬其实已经拿到了提前批offer上岸了。一般来说,技术岗的岗位开启早于非技术岗,并且hc也一般多于非技术岗,而且现在企业开启秋招一年比一年早,夏天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秋招的流程比较多,一般先网申或者内推,然后筛选通过后会做笔试,有些是指定时间,还有一些属于测评,几天之内完成即可,七八月份其实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间,很多人暑期都在实习,所以如果想一边实习一边秋招的话,就需要白天实习,晚上抽空做笔试。而且笔试都是一批一批来的,基本上都会遇见某些公司笔试时间撞车,或者一晚上需要做三四家测评的情况。
八九月份会出现大量企业的秋招正式批,提前批没过的人可以尝试第二次投递,同时这个时间点也是大部分企业开启暑期答辩的时间点,有很多同学转正失败或者提前批没有心仪岗位而选择参与正式批。从而导致正式批参与人数变多,而此时部分企业已经在提前批招到了心仪的人才,这也是为什么九十月份正式批岗位面试难度大大增加的原因之一。
九十月一般是面试的高峰期,然后会持续到十一,十二月,而我记得今年十二月的时候,有不少又开通了春招(非暑期实习),所以不同的企业时间线都有所差异,建议多关注一些求职类公众号,这样可以很好的掌握第一手信息。
接下来讲一下针对大四学生的春招,算是补招的一种,并且规模较大,但是整体规模基本没有秋招那时候大,非技术岗位会更少,而且地点也很受限制,流程跟秋招差不多,也是投递之后进行笔面试,通过的话就顺利拿offer。
关于春秋招的一些特点就讲到这里,主要还是希望大家能明确一下时间线和相关流程,每一个流程都需要把控好,简历单面群面,都是需要花费一定心思去准备的。
2、简历与面试的相关准备
首先是简历,我就不说具体的细节了,这里也不聊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之前我也已经总结过类似的文章,我个人认为,秋招的简历,起码要是你个人改过五六遍的,不断地去总结自己的过往履历,
一般实习最为重要,其次是一些亮眼的项目,总体遵循STAR法则,尽量不要有一些空泛的内容,写上去的东西最好都是能凸显你的岗位匹配度与个人特质,并且需要做到非常熟悉,做到面试官无论问哪一个细节,你都可以回答上来的那种。这里建议大家都专门开一个文档,记录简历上每一段经历的描述,有点类似于简历素材库。如果关于简历的阐述想看更详细版的话,可以看我公众号的第二篇文章:我们一生,都是在为简历打工:求职简历如何写?
然后讲一讲面试。群面环节,通过比例非常低,比较常见的角色有领导者,计时者,还有汇报者等,我这边的建议是,一开始不熟练的时候,可以先尝试去当好一些角色,比如计时者,就需要你去规划整体时间。你可以一开始提出时间框架,中期调控时间,后期提醒时间等,想做好也没有那么简单。等到有了一些群面经验,大家可以尝试尽可能多做一些贡献和产出,而不是局限于角色。
单面的过程其实可以理解为你和面试官博弈的过程,他需要在此过程中了解你过往的履历(一般先从自我介绍,实习问起),然后问你对岗位,行业,竞品的一些了解,以及问你一些个人相关问题(例如优缺点,家庭环境,好友评价等)来判断你是否适合这个岗位,然后你也可以从几轮面试中大致判断出该岗位的对应业务,团队氛围以及招聘侧重点(例如有些公司特别喜欢成绩好的,有些公司特别喜欢思维活跃的,还有一些特别喜欢沟通能力好的,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面试官与你的互动中感觉出来的,当然,你也可以直接问,因为一般都会有反问环节)。
那么面试之前如何准备呢,其实总结下来就是多尝试多思考,你可以和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组织模拟群面,也可以两个人一对一模拟单面,可以多去求职平台看一些面经,然后平时多学习学习目标岗位所需技能。然后每次面试都及时做好复盘。秋招之前先多尝试尝试,秋招就会相对应轻松很多,压力也就不会那么大。之后会考虑出一篇关于单面和群面的文章,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先点个关注。
3、运营岗求职的相关准备
讲一下运营岗位的相关特点。运营的内容相对是比较泛的,例如它有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群运营,数据运营,活动运营等,还可以根据行业分,例如电商运营,游戏运营,影视运营等,但我觉得背后的底层逻辑其实是通用的,市面上大多数运营,都需要你跟你的目标用户打好关系,根据数据的一些反馈去优化整体环节,同时需要你时常有一些比较新颖的idea,协助整体目标的达成,可以是活动,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所以大家如果对于运营还比较陌生的话,可以看一些书籍,例如运营之光,从零开始做运营等。如果已经有了一些成就,比如大厂实习,或者个人特色项目,也可以用运营的思维把它从头到尾顺一遍。公众号就属于一个个人特色项目,从定位,内容,*粉,活动等方面去阐述,你会发现它带给你的,远不止后台*粉的欣喜(虽然后台*粉真的很欣喜!)。
哦对了,这里补充一点,未来想从事运营行业的同学,春秋招看见运营岗都可以去试一试,因为不同公司的业务线不同,对岗位的描述也不同,但是背后的实操方法都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同样的工作内容,在A公司叫游戏运营,在B公司可能就叫内容运营,所以不要太局限于岗位叫什么,具体还是要和面试官交流了解。
接下来讲一下运营岗在真实求职环境下的一些注意点吧,运营岗属于非技术岗,非技术岗就比较看你的综合能力,也会着重看你的简历上是否有一些出彩的经历,所以求职运营岗最好多出去实习实习,因为面试官基本就是根据你的实习来提问的。其次就是会针对你的经历问一些问题,常见的有:介绍一下你的实习,你们做这个活动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具体提升某个指标等。所以大家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回答的逻辑性,最好是给到面试官较为完整的项目介绍,然后他才可以很快明白你到底做了哪些事情,然后会从里面较为感兴趣的点进行发问。
也就是说,你面试运营岗一定要能说,要在面试环节快速让面试官看到你身上的闪光点,如果面试官问的问题你都是简单几个字概括,面试官可能无法理解你做这个事情有什么用,也很难针对性的发问,那么当他遇见经历很出彩,介绍很细致的候选人时,自然会倾向于后者。
顺便也聊一下自己大学求职以来的心得吧,我准备的比较早,从大二开始,所以简历上的内容比较充足,加上我个人平时也会做关于实习和面试的复盘,所以在真正秋招的时候,不会显得那么慌乱,但是我也依旧碰上过一些面试时的突发情况,例如群面时遇到不配合的小伙伴,以及其他的一些压力面。想表达的就是,一场面试,不确定因素是切实存在的,我身边一些厉害的前辈,都把自己的成功归类于运气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有时候就是面试官和你投缘,所以你很轻松就会通过面试。
我觉得我们要做的,就是准备好那些我们可以做好的事情,比如梳理个人经历,了解面试公司信息和行业信息等等。同时这里也想提一下,如果群里现在有正在找暑期实习的小伙伴,最好重视一下这次的实习,因为秋招那时候的面试,以我和我身边一些朋友的经历来看,面试官基本都会着重问这一次的实习内容,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对待。
4、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其实分享稿的内容已经结束了,之所以增加了第四个板块,其实契机蛮偶然的,主要原因是前段时间因为公众号*粉没有到自己定制的KPI,于是就打开了后台的粉丝调研,想看看粉丝们的留言和相关建议,然后发现留言还挺多的,这也是上面我提到的“公众号带来的远不止后台*粉的欣喜”,然后留言里,我发现很多粉丝也对“职业规划”这一块有相关疑惑,所以这边,就来聊聊我理解的职业规划。
我把职业规划大致分为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热爱,天赋和可持续。
首先是热爱,何谓热爱,就是非常喜欢做,并且做了很久也不觉得厌烦。就像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聊的是关于写作。那些作家们,是不写东西憋着难受,所以一定要写点什么,而很多人,是写东西憋不出来难受,这两种状况期间就隔着“热爱”(当然也有天赋成分在里面)。如果我们对我们未来的职业没有热爱,那如果想要做出成就,势必要付出更多的坚持和努力,期间如果夹杂着不开心,其实是不太利于成长的,除非你自己能够在此过程中调节自身心态,能够对这个职业产生热爱,那也是极好的。
接下来讲一下天赋。天赋跟热爱有共通点,有些人有天赋和热爱的是同一件事情,这种属于非常幸运。但是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天赋,是一个普通人。其实很多时候,天赋并不一定特别显著的,很多小事上也可以展现你自身的天赋,比如打游戏特别厉害,共情能力特别强,或者唱歌特别厉害,总之,只要你发现,有一些事情,你能够做的比别人快,比别人好,并且不觉得累,那就是你的“天赋”领域所在。从运营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擅长跟用户沟通,对数据敏感,喜欢组织一些活动,又善于分析思考,那他就具备了运营人的一些基本特质,给到他运营的工作,只要认真对待,都可以较好的去完成。
最后一个关键词,可持续。何谓可持续,就是你从事这个岗位,未来的一年,三年,五年,你都会逐步成长,依次到达更高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你这个岗位是会随着时间/经验的增长而逐步积累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每到一个关键时间点,你的思维会更开拓,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类似于打怪升级。从运营的角度来说,你可以看看目前的行业里,一年的运营人在做什么,三年的运营人在做什么,五年的运营人,又做到了什么成就,然后对标自身的梦想是否与之相契合,如果相契合,那么这些前辈,就是你前行路上的指路人,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也可以一步一步做到相对应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