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更高纬度鸟瞰“竞品模板分析”报告-蜗牛派

如何从更高纬度鸟瞰“竞品模板分析”报告

竞品分析产品经理的基础能力之一,我们在做产品之前,或多或少都会去做竞品分析,只有是否具现成文档罢了。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大部分人习惯使用相同的“模版”去做。比如,使用将功能全部列举出来进行对比;将流程梳理出来进行对比;甚至是将软件结构全部画出来。

这篇文章将脱离常规竞品分析模板的束缚,从更高维度竞品分析的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下:

竞品分析进阶版教程,从更高纬度鸟瞰“竞品模板分析”报告

竞品分析,全称“竞争产品分析”。即基于“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通过对比自家产品和竞争产品在各个维度上的指标,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为产品设计、运营活动、战略规划等提供市场参考和行动建议。

那么在进行细分垂直分析之前,我们最先需要确定进行本次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我们在没有真正的了解问题前,最好不去“轻易”的做竞品分析。如果打算要做,那就去做好准备。

分析的目的究竟是为了版本迭代做铺垫?还是说为了开发新的产品作为参考?确定了目的之后后再去选择合适的竞品,防止分析过程中脱离主方向。

凡事嘛,最重要的过的就是目标,动机之类的。

这里笔者为大家提供展开竞品分析的几项可能的目的供大家参考:

1)优化提升产品的收益模型

2)通过竞品分析完善竞争策略

3)通过市场行业分析优化市场匹配

4)通过产品本身分析提升体验

一、行业整体趋势分析

行业整体趋势这一部分包含:市场分析用户分析,也就是宏观微观两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明确所处行业目前整体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竞争阶段,行业整体有一个什么样的竞争力度;行业背后的扶持政策相关讯息以及细分领域的格局等。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通过互联网调研过程中搜罗到无数行业相关背景,从行业报告中筛选出可能会提及的内容,例如市场规模的走势图,我们可以在深度研究之前就对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走势认识,通过这将报告中可视化分析的结论进行最大化利用。

这决定了我们能分多少蛋糕,要投入多少资金和精力。一般会有四个阶段:

竞品分析进阶版教程,从更高纬度鸟瞰“竞品模板分析”报告

在摸清了竞争力度之后,就要对现有的top级竞争者进行梳理,梳理这些是让我们看到这个行业最有资源、实力最强的企业,他们目前已经占领了哪些市场,我们还有哪些机会点。

这里可以分析的角度有很多:

宏观上可以使用:pest模型、用户规模、产业链分析。微观上也就是用户层面,可以分析:用户画像、用户用例以及场景。

二、竞品对比分析

很多新手同学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喜欢拿着top前几就开始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例如已有的b端产品,面向的是客户而非用户,那么我们的核心竞争者很可能与自己品牌规模大小相差并不大,并且是在跟自己抢夺同一块市场同一群用户的产品。

我们要识别那些跟我们真正形成竞争的对手,看清它们的粮草和武器,看清它的兵力和占据的地域,做到知己知彼,而后出击。

这里笔者根据直接竞品、间接竞品和替代品三类竞品的选择方式阐述。如下图:

竞品分析进阶版教程,从更高纬度鸟瞰“竞品模板分析”报告

直接竞品大家都很好理解,是在主要功能(业务、用户群等)上有较高的重合度。

间接竞品是指目标用户一致,但是核心功不完全一样的对手产品,在次要业务上有重叠。

潜在竞品则可能是和产品有一定关联的产品,可能是相关领域的衍生产品。

譬如,你的产品是母婴社区产品,那么直接竞品就可以是宝宝树、妈妈帮,间接竞品可以是母婴电商型产品,贝贝网,蜜芽等,潜在竞品就可以是大姨妈,西柚等女性社区,他们虽然不是直接母婴社区,但是可能在当前或未来涉足部分相关的领域,用户群都是女性,是天然重叠的,因为生理期而聚集用户的应用很可能会走向社区,功能也会有重叠。很适合当做潜在竞品。

如果重点是为了了解自己与竞争对手某几项功能上的区别,那就重点选择直接竞品。如果是为了寻找新的突破口,可以多看看间接竞品和潜在竞品。总之,就是要紧扣竞品分析的目的。

在我们选择好竞品后,可以从哪些要素进行分析呢??

本文将要素分析的角度(宏观,微观)分开来讲解,在这一部分我们只需要针对竞品的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至于剩下的微观层面则是下一步骤的事。

宏观上:

1)产品背景主要看三个方面:成立时间、公司所在地、独特的资源壁垒。

2)产品矩阵:要明确这个公司有哪些产品,哪些是我们的竞品,哪些可能不是很起眼但是也对我们的竞品产生了潜在影响。

3)用户结构、商业模式

三、产品要素分析

紧接上文中找到数个竞品后对于竞品宏观角度的分析,我们接下来再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

微观角度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选择,也就是所谓的竞品分析矩阵。首先最先想到的,也是被最频繁使用的方法就是我们的用户体验五要素,如下图:

竞品分析进阶版教程,从更高纬度鸟瞰“竞品模板分析”报告

但是切记,在微观层上进行竞品分析时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按需取材,而不是盲目套框架。不然很容出现千篇一律的套模板现象,这样直接套出来的东西,先不说对于公司是好是坏,对于我们来说只会应验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来越菜。

毕竟对于我们来说,模板仅仅只是个思路,思考才是我们做竞品分析的核心。我们在使用这些模版的时候,最好一边用一边想,在用的同时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是为了展示哪些重要信息,这些重要信息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助力。

这样才是这些“模版”的初衷,这些初衷是为了让我们,尽快的了解环境趋势、梳理整体流程、探究用户需求、掌控软件优缺,最后减少试错成本,避免我们盲人摸象。

除运用产品体验五要素分析之外,在微观层面上我们还可以对以下内容进行比对研究。

微观上:

1)功能框架分析、功能点分析

2)核心页面视觉交互体验

3)细节字段设计分析

4)核心数据分析,例如:下载量、排名对比

5)营销策略

四、迭代分析

众所周知,产品在0-1正式上线后,会联合用户群体的反应持续不断的对自身进行优化迭代,多听用户的声音——客服群、产品公众号留言区、App内意见反馈区、社交平台都是你收集用户声音的好地方,我们自己的产品是同样竞品也是。很显然,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于现有产品的版本上。

罗胖曾经说过:哪有什么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根据反馈不断迭代的过程。因此也要观察竞品的迭代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观察:

1)迭代的方向

迭代的方向指的是产品版本号首数字的更新,首数字的改变意味着该产品即将在战略上转型或是踏入其他尚未涉足的领域。

那么如果我们研究的竞品在方向上发生了重大迭代改变,一定有其背后的原因,这时就需要我们对相关政策与趋势有更敏锐的理解判断,因为这种重大改变往往预示着新趋势、技术与政策的到来。

2)迭代速度与时间

一个产品的迭代速度快意味着产品团队对用户群体的反应反馈较为敏锐,大部分产品的迭代周期是15天-30天左右,这是由于快速的实施迭代对产品团队有一定的前提,例如:

1、环境:周围环境在快速变化、产品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需求分析及相关测试。

2、用户:用户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产品需要通过迭代的方式进行试错。

3、成本:一般情况下可迭代产品的成本都很低,并且可以快速的进行版本更新。

所以如果我们竞品迭代的速度越来越慢,那么很有可能它将在不久的将来退出现有的竞争环境。如果迭代速率较为平稳甚至有重大版本迭代,那么就有必要查看竞品该版本的版本说明去了解最新的运营动态等,去挖掘促使他们平缓稳定迭代的动力在哪,动机来源是什么。

伴随自家产品的一步步成熟,更多产品都将意识到对用户生命周期进行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观察产品功能、业务层面的迭代,也要观察每一次的迭代在用户运营策略上的变化是如何体现在功能或服务设计上的。

我们完成了以上步骤后,这篇竞品分析报告已经比以往从单一维度进行分析的报告更有深度了。

在文章最后,仍应该回归到我们竞品分析的目的上来,这时候将以上部分的内容结论进行提炼归纳,给出争对文章开头所提出分析目的的有利结论、建议,方案等。这样才算是一篇善始善终的完整版分析报告。

我们可以采取对上述提及的分析维度进行评分,用数据来直观反映竞品分析的结论。例如可以针对产品所在行业、产品在行业中地位、与竞品竞争力、产品交互体验、产品功能体验、产品营销等因素进行打分并提炼给出相应建议。

这部分内容阐述的较为抽象,那么笔者分享一个近期潮流电商产品的分析案例供大家参考:

竞品分析进阶版教程,从更高纬度鸟瞰“竞品模板分析”报告

分析维度的评分,如上图。

竞品分析进阶版教程,从更高纬度鸟瞰“竞品模板分析”报告

最后,提炼给出相应的建议,如上图。

总结

1、我们在分析竞品时一定记住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很重要!维度的变化,从宏观到微观,从行业到具体功能点的设计,这样才不会走马观花或者扎入某个细节偏离方向。

2、分析的维度主要是三个方面:行业整体趋势、竞品的选择与要素分析、竞品的迭代变化。

3、在分析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横向对比自己的产品,总结出优缺点,然后扬长避短。

本文作者: 下陈,其版权均为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对观点赞同或支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