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行业里的一些大公司,日子并不太好过。比如,滴滴巨亏 109 亿、宣布裁员 2000 人的消息曾在朋友圈刷屏。没多久,京东宣布将末位淘汰 10% 的员工。不仅是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连英特尔、通用、福特、拜耳等外企,也相继传出裁员的消息,甲骨文干脆关闭了中国研发中心。
经济寒冬与裁员潮,又来了。
前不久看到的一个案例,37 岁的游戏行业的工程师,投了 500 份简历,却只收到 3 个面试通知。
所在的行业整体形势不好,再想找到之前的同薪酬的工作已经不太可能。工作这么多年,不能说经验不丰富,但离开原公司竟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年龄不小,半失业状态,是一件非常令人恐慌的事情。虽然有积蓄不至于饿死,但是突然发现自己辛苦多年,攒下的经验不被社会所需要,还得面对巨大的家庭压力,搁谁都容易崩溃。
在裁员潮中,谁会受到最大影响?一类是创造不出实际价值的人,另一类,是企业「定制化人才」,工作可以被替代,或是可以被「优化」。
01
小心成为企业的「定制化人才」
曾经和一位做活动策划的朋友交流,我问她:「你策划的这个活动,最终带来了多少新流量?」
她回答说:「哦,我只负责策划活动,数据在运营手里,我不清楚。」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很是直接,「我们内部就是这么分工的。」
像这样情况可不是个例,许多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一个行业多年,却只了解自己手头的工作,对公司其它部分完全不清楚,隔着一个团队就好像隔着一个行业。
问题是,这份工作能创造多少价值?只是完成自己的流程,对业务能带来多大帮助?
任何一家上点规模的公司,都希望提高效率,才能多赚钱,所以很难避免走向专业化分工。一个工作被切成很多块,每个人都专精其中一块。越大的公司,这种现象越明显。而且,这些人才还能把工作进一步的细化,甚至搞出来很多业务之外的「体外循环」来,他们事情做得很辛苦,流程很复杂,实际上,没什么价值。
这对人才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你将会成为企业的「定制化人才」,弄不好,就真成了螺丝钉。
再说,时代变化这么快,所谓稀缺的技能和工作随时可能被淘汰,过几年就不再需要。
要想不被定制化,除了专业技能过硬,还得让自己具备更强的通用能力。
02
如何避免成为「定制化人才」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指出:对 2000 家公司调查后发现,比起知识技能来说,公司更看重员工的通用能力。包括:发挥天赋、做出正确决策、分析与解决问题、讲故事、快速学习、创新力等等。
超过一半的公司把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这三点,列为员工最重要的能力。另外,谷歌、亚马逊和微软都强调了通用能力的重要性,包括学习能力、好奇心和创新力等。
不管未来行业被颠覆成什么样子,通用能力在任何时代、任何职业都用得上。只要我们掌握这些能力,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如果一份工作只能够给你知识和技能,却无法让你提升通用能力,那么它很可能会让你成为「定制化人才」。
如何系统性地提升通用能力?
一些世界 500 强公司有自己的整套人才发展体系,能帮助员工匹配合适的岗位,并系统性提升能力。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可以比别人少走弯路。
向那些过来人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职场中工作多年感受不到成长想转行怎么办?
职场上怎么才能有“稳稳的幸福”
职场新人如何顺利度过实习期?
产品经理如何跨行业跨业务跳槽?
7个职场新人进互联网大厂工作必知的潜规则
中青年择业如何让公司老板开出高工资?
情绪稳定,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你被职场PUA了吗?如何逃离职场PUA?
职场新人如何把握职场边界?
年近35岁的互联网人,职场中该何去何从?
职场中产品经理如何避免西西弗斯式的产品之路
产品经理如何设计导入功能?
当你不想上班时,你应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