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复盘工作中我那些成长-蜗牛派

从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复盘工作中我那些成长

之前,我有对目前的产品工作做过复盘。从工作的角度来说蛮完整的。但仔细回顾,我发现聚焦的程度不够,不能具体的表现在能力项上。那么,工作这 1 年多以来,我到底获得了哪些成长?

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我到底该怎么做?

进一步说,我学的那些产品理论,是否真的有做到了知行合一?

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我到底该怎么做?

为此我决定参考以上这个模型,并结合工作的实际案例再做梳理。

当然,我只会复盘自己做过的部分,比如今天的主题:竞品分析

现在网上随便一搜能查到很多的报告,但大多还是从体验的宏观角度做的分析。

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形式华而不实,缺乏真正的落地和分析的闭环。

而接下来,我会围绕 B 端 SaaS 产品做竞品分析的介绍。

一、明确目标:以终为始

工作中处理事情,一切要以问题为核心,以解决方案和科学实践为导向。

对于 B 端产品经理来说,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01丨功能设计

对 B 端产品来说,App 的功能其实是客户的实际业务。

而业务就会牵扯到至少两种角色,也就会存在较长的业务流程。

因此在目的方向上,会有以下两点:

(1)了解竞品家的业务流程,反推对方实际业务,参考并加深对自家业务的理解;

(2)了解功能在未来延展性,理解功能组合,对产品矩阵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02丨页面优化

B 端产品虽不强调用户体验,但并非不重视。

尤其是现在的用户,早就被 C 端产品养得非常懒了。

因此对 B 端产品来说,体验的诉求也在慢慢提升。

所以对 B 端产品经理来说,也需要在细节上有一定的把握。

简单说,就是要让操作合理顺畅的在 App 内发生。

总结来说:工作中做的竞品分析更多的是「事前分析观察」。

二、选择竞品:精挑细选

B 端产品相比 C 端来说,选择面窄、成本高。

因此不能以量,而要考虑以质取胜。

通常来说,2 – 3 个就能够满足调研目的了。

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千变万化的客户,以及诉求重点各不相同的公司。

而在做法上,通常是伪装成客户,通过对方业务人员获得试用账号。

简单来说:找准目标,一击得手,不能白白浪费时间。

三、确定分析维度:多维视角

之前在做公司产品业务闭环时,具体是从以下 3 个视角做的思考。

01丨产品视角

例如我们推送报告的业务闭环,流程上分为以下 4 步:

(1)运营人员生成报告;

(2)推送到客户 App;

(3)对报告违规项发起评论;

(4)相关人员看到评论后回复;

问题主要点在(3)和(4)缺少指向性和要求力度,导致功能使用率不高。

回到最一开始的目的,我发现对方设计的流程中:

(1)通过指向给某些人处理,并做状态的区分;

(2)在此基础上,还涉及到奖罚政策;

02丨客户视角

一句话描述:“解决何种用户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业务问题。”

无论是在数据还是在客户反馈上,原先的功能都存在问题。

要知道,业务其实就是对方实际的工作,没有清晰的指派和内容的说明,是不会有人去做的。

所以在这点上,拆分下来可以有以下 2 点:

(1)执行人收到问题,即时做处理并交给审核人判定;

(2)审核人指派问题,以及判定执行人反馈的结果;

03丨公司视角

公司做的是服务客户,通过产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所以在做分析的过程中,要做一定的业务相关,以及对公司发展的阐述。

就算产品经理触及到需求本身难度比较大,多跟业务人员交流还是能获得有用信息的。

四、收集竞品信息:上手操作

B 端产品的重点在于操作与使用,因此没有测试账号一切都是白搭。

而且,有的还得是不同权限下的账号。

往往这一步就卡住很多人了,那么,如何获得测试账号?

01丨寻求公司业务部门人员帮助

工作中要善于与同事合作,尤其是在他们更擅长的事情上。

这件事上,如果他们认识对方的业务人员,可能几句话就搞定了。

而如果产品经理来做,可能要花几个小时跟人家扯。

02丨“不要脸”地勾搭对方业务人员>

曾经我在伪装客户想取得测试账号时,就是因为事前准备不足,以及太要脸了,最后以失败告终。

比如我们公司做的是智能视频监控行业,伪装客户时得提供目前所属行业、门店、摄像头等信息。

当然,最重要的是得扯明白“购买”对方产品,你是想解决什么问题。

虽然你的目的是要账号,但要给对方你想买对方服务,解决实际问题的感觉。

因此,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太激进,得装的很自然。

五、信息整理与分析:抽丝剥茧

拿到账号,剩下的就是认真体验产品。

这点不难,相信大家都已经做得很多了,不过这里仍然有几点需要注意。

01丨试用账号有时限

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用脑图记录信息、流程图记录业务。

如果有必要,每个页面都截图,并做好名称标记。

这样最起码在事后在此查找,能方便很多。

02丨谨慎的“抄”

虽说现在是天下功能一大抄,但对于 B 端产品来说,一定要谨慎。

当自己在设计时,多多思考以下两点:

(1)为什么要有这个?没有行不行?

(2)流程为什么要这么走?用户是这么操作的吗?

六、总结报告:价值驱动

按我的理解,我是将竞品分析报告的总结,当做第一个版本的产品方案。

因此,我在最终的输出方式上选择以下两部分:

(1)脑图,用于我自己梳理思路,达成与中层管理沟通的目的;

(2)流程图,用于具象化结果产出,一张图胜过长篇大论;

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我到底该怎么做?

除此之外,如果这部分领导比较关心,可以主动约谈。

提前准备好会议室,将你的流程画在白板上。

从流程到细节点上做阐述,有问题随时记录,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写在最后

说起来,工作前我也做过不少竞品分析。

现在翻出来看,甚至都没有读完的欲望。

可能是学生时代的分析,只是为了解而去模仿他人怎么写。

只学到了形,而未领会到神。

但在工作后,一切的行动更加目的化,也就更聚焦于如何解决问题。

不能说做的多么完美,但最起码是落地的。

这可能,就是学习理解与实际运用的区别了吧。

分享到:更多 ()
Copyright © 2015-2024 woniupai.net 蜗牛派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6507号-1 | 本站内容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NC-ND/2.5/CN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