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作为目前国内市值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巨头,分占互联网两大赛道,走出了不同的成功之道。探究阿里和腾讯成功背后的要素,我们总结了二者在公司文化性格、业务发展模式、底层商业基因等方面的异同。全方位的探究两者现状和导致这种现状局面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展望未来。
阿里vs腾讯:使命、愿景、价值观。
阿里是B端赋能性格,即运营经理性格;腾讯是C端流量性格,即产品经理性格。阿里的平台型企业性质决定其本身不产生流量,而腾讯立足于2C消费级互联网的核心赛道——人与人的SNS网络,具有吸引并锁定流量的天然优势。“使命、价值观、愿景”:腾讯以“通过互联网服务提升人类生活品质”为使命,体现了其以C端用户为核心的流量性格;阿里则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体现了其赋能B端商家的初心。在价值观上,二者都以用户为中心,愿景成为受人尊敬且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阿里vs腾讯:底层基因对比。
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是网络效应,阿里和腾讯的底层基因都是网络效应。按照拓扑结构,我们将网络效应分为总线网络、双边网络、星形网络和网状网络,不同结构的网络效应强度也不同。网状网络效应是网络效应发展的终极形态,实现了去中心化,每一个用户都能够与其他用户构成连接,腾讯占据的SNS赛道就是典型的网状网络效应,因此在C端具有极强的护城河。双边网络效应在总线网络效应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两个中心,中心相互连接使各用户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阿里的电商平台就是典型的通过双边网络效应连接平台买家和卖家。
阿里vs腾讯:业务结构的飞轮模型对比。
在分析了阿里和腾讯的底层基因和性格后,我们不难理解二者基于此衍生出的业务飞轮模型。腾讯的底层飞轮基于核心社交网络QQ和微信,通过吸引大量流量并产生极强的网络效应;进而发展出流量变现的核心业务游戏广告和大文娱业务;这些都是2C的业务,是腾讯的核心护城河。阿里的底层飞轮基于其核心电商业务淘宝和天猫,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平台导流业务蚂蚁金服。在分别占据一个消费级互联网的核心赛道后,腾讯和阿里都开始向B端产业级互联网延伸,阿里大力发展物流、云计算等B端赋能业务,腾讯积极布局云计算、金融科技等2B技术基础设施业务。
阿里vs腾讯:全方位财务对比。
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商业帝国,阿里和腾讯无论从市值表现还是财务指标上都难分伯仲。腾讯于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股价在15年间增长超过500倍;阿里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五年内涨幅91.6%,目前二者市值都超过4000亿美元,是国内市值最大的两家企业。从营收上看,阿里和腾讯收入保持连续高速增长且逐渐接近,阿里营收从FY10的67亿元上升至FY19的37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9.6%;腾讯的营收由2001年的0.5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126.9亿元,CAGR达到67.2%。未来阿里和腾讯将积极寻求核心电商业务和社交增值服务外的第二业务增长点。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西南证券-影视传媒行业周报:芒果TV内容储备丰富,竞争壁垒高筑
西南证券-传媒行业奢侈品系列研究:HERMÈS巴黎驶来的马车贵族
复盘ASML发展历程,探寻本土光刻产业链投资机会-西南证券
西南证券:灵工风口下各有千秋-科锐、万宝、人瑞深度对比
西南证券—电视剧行业-乱象出清,曙光初现
西南证券–城市更新:开启地产增量新时代
神策数据-从0到1打造企业数字化运营闭环白皮书
2020年中国电信新型智慧城市白皮书
与中国竞争:战略框架(英)-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委员会
使用人民币债券充抵场外衍生品交易保证金联合白皮书-CCDC+ISDA
2020年上半年美团夜宵指数发展报告-美团研究院
2020大社交趋势观察报告-袤则咨询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有序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人行
探索印度的未来战略-美国亚洲研究所
十四五·双循环系列报告:供需内循环,渗透率与自主率全景手册-华泰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