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某一天,真正能实现,老有所医,病有所医。好的医生被更多人看见,并能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本文核心尝试从用户视角来阐述医生详情页的产品设计考虑点。

用户视角思考链路分为3步。
思考一,通过分析哪些用户为了什么目标,而来到医生详情页,得出用户在此页面核心要解决的问题。
思考二,用户需要在此页面处,通过完成哪些用户任务,才能解决核心问题。
思考三,结合用户目标和必需任务,从而得出页面元素的产品设计。

一、医生详情页的产品定位
1.医生详情页与电商-宝贝详情页的类似点
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中,医生详情页的地位等同于电商场景中的商品详情页面。

医生详情页是c端用户选择该产品提供医疗服务的必须环节,目前主要是医生提供的图文、电话和视频类咨询服务,指向ipvuv。还是c端用户发起支付动作之前的最后一道拦关,指向转化率。更是平台连接的医生供给是否能够得到最大化的释放和认可的地方。
类比商品详情页,是用户发起购买行为的关键环节,是发起支付前的最后一道漏斗。虽然普通电商产品,用户可以从购物车完成支付,但商品加入购物车前其实也必然经过商品详情页。
因此从功能上看,医生详情页与电商宝贝详情页目标一致,用户了解更多信息后,促使完成购买。
但医疗行业和电商行业又有巨大的差异。
2. 医疗行业特殊性
医疗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从用户视角来看,在于医疗需求既不完全属于低频,又不完全属于高频。
当用户处于健康状态,尤其在壮年时,一年去线下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会有年轻人骄傲地说,已经几年没有去过医院,对于健康年轻人来说,医疗需求不止低频,甚至0频。
而一旦过了中年,身体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问题,从而在人生场景中,增加来返医院的场景。
即使在青壮年,一旦经受某种疾病的折磨,急性病用户在患病中的几天内需求极其高频,甚至有用户连续一个月内对咨询平台发起上百次咨询服务,只为了多次向不同医生确认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用户可能因为买了一条好看的裙子而继续买另一条颜色不同,款式类似的裙子。医疗用户不会因为咨询了一名优秀的骨科大夫并得到了需要的建议,而再继续咨询另外一名优秀的眼科大夫,除非有眼疾。
而且,当没有生病、或病不对症的时候,需求基本无法被创造,比如电商行业的大促-在购药环节就很难被没有生病的用户接受,或者给男性用户发送妇科医生咨询优惠券,不仅不会被接受,极有可能会冒犯用户从而引起不必要的投诉。
因为医疗需求不可被创造,频率过于独特,所以医疗产品差异点在于的逛一逛心智的潜在用户少-可以通过优惠券、直播等营销等方式*流。更进一步,能通过用户转化漏斗,成功转化到医生详情页的用户基本都是目标用户。
3.目标用户特征
此类目标用户,主要有两个核心特征。
其一,自我诊疗完成,其二则是完成了线上问诊的认知教育,发起线上咨询的心理建设已经建立。
自我诊疗,具体是指,对症状有一定的认识,有倾向的疾病判断,具体来说可以基本理解为,用户大致已经完成了一定层次的搜索询问。例如,某一天关节疼痛,明确知道要找是风湿免疫科而非骨科的大夫,因为自诊后已经得出结论,是由于膝关节风湿病+劳损造成;一个想看痘痘的用户,没有选择皮肤科,而是内分泌科的大夫,是因为她通过自诊,知道本次下巴上冒痘痘是由于饮食不调导致,想获取饮食上的调整建议。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义务制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新生代用户具备自我诊断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个特征,对线上问诊有认知,提前完成了可以线上问医生的认知,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教育,比如从线上买药后的推荐中知道;他人介绍,目前大部分来源于医院。
用户一般通过搜索疾病、科室、医院等关键词,经过医生列表页,最终来到医生详情页。针对这类目标感强的用户,来到此页面核心目标主要为了解医生更多信息,后发起服务购买。

二、了解医生更多信息
1. 医生专业度判断
当用户来到医生详情页后,首先需要从页面信息中,得到医生专业度的肯定。类似确认商品是否品牌正品,货真价实一般。
但是每位用户实际诉求不尽相同,若是从医疗标准-临床诊断体系的维度来判定,门槛太高,普通用户基本无法理解。
因为线上是线下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我们参考线下选择医生的标准:充分展示专业医院中专业医生的信息,来体现医生的专业,从而让用户确认这是我选定的线上问诊医生。
医院专业度,主流评判还是依靠公立评级,三级甲等,绝对权威。至于民营医院,现阶段对平台来说,过于敏感,除非打差异化竞争,建议慎重考虑。
医生专业度,维度相对丰富。
医生的个人信息,主要表现在职称、执业医院、科室、执业年限。
如果平台能够收集医生的真实头像,便能给患者带来真实感的保证。能否收集,以及是否真实,取决于平台自身资源连接能力。
医生简介,属于医生自我发挥的部分。大部分平台的医生简介,用户其实看不太懂,但是对于平台定位来说,需要给到医生自我发挥的部分,提升医生的参与感。
医生的擅长标签,有些平台给出有限范围内,医生有限个数的标签选择;有些平台让医生自主填写,以便用户能看懂,帮助用户定位这是好医生。
除以上模块外,大部分咨询平台也还会给出服务类的统计。
类似,医生累计服务数、好评率、用户等待时长等维度,来说明这名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医生的好。这其中,好大夫会给出一个平台综合热度,参考的是近两年患者推荐和投票。春雨医生加入了同行认可的维度,只是从用户视角上来看,暂时还看不出具体的含义,同时也没有相关的解释。
2. 推荐度判断
近期,《古董局中局》热映,其中有一个角色,叫图书馆。
这个人,基本什么都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时候,也能够通过查询各种资料:书、废旧报纸、各种密级档案,从而获取到相关信息。
医生详情页需要能够借用各种工具能力,从国家卫健委查询、实体医院确认、同行医生推荐等办法,展示医生更多信息,扮演好医疗图书馆的角色。
医生推荐,这种操作线下挺多,如何延续到线上是需要进行输入设计。
病友宣传,线上常用方式便是用户评价。现在的用户评价基本是根据评分时间倒序,从参评率和可参考性上有不同的评价维度。不同的评价维度,便是差异点。同时,评价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有好评自然就有差评。大部分医生并不能接受线上的差评。
而针对差评的处理,不仅要兼顾医生的情绪,还需要考虑是否对患者决策有真实的引导作用。
主观的患者评价,在展示阶段不应该过于量化,其实可以来自主观,回归主观。因为服务本身暂时无法量化,主观评价量化之后,大家对量化的感觉并不一致,造成巨大的干扰。
3. 医生的点亮辅助判断
医生发挥模块,主要是由医生自主编辑,实际由平台运营把控。比如医生发布的文章、直播、和精选咨询案例等。由于时间和意愿的限制,能够很好将文章、直播等线上运营手段利用完全的医生数量相对不多。其实也可以理解,医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做ta最擅长的部分即可,其余部分非医生本职工作可由平台运营,即运营助理角色帮助完成。
因此有些平台,灵活地推出医生的文字留言,文字不多,再加上很多医生都是天生的高级段子手。所以医生给出的留言,成为最能增加医生详情页人情味的模块。
服务类目不同于标准化商品,如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那在服务类的主页除了专业之外,产品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能增加一些更温暖的元素。
某些也包含医患间的提前契约约定,比如说医生表示,目前在国外有时差,回复不够及时,请谅解。其实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好大夫、春雨会将医生留言模块放置在页面最底部。

三、发起服务购买动作
当患者通过了解医生更多信息,确定这是他想咨询的医生后,接下来会考虑的问题便是医生服务效果、态度如何,价格是否划算,选择的服务形式能否得到答案。
1. 医生回复质量确认
医生回复的质量成为影响患者决策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某些平台采取的应对方案是,提前放出医患对话。用户可能看不懂医疗建议,但是字里行间的专业靠谱和服务态度是可以感知出来的。
对于医患对话,涉及医疗隐秘,需要做处理。患者隐私脱敏,且无法从聊天记录中推演出患者个人信息,涉及两性类问题,与隐私敏感词需隐藏,图片一律不可对外,同时,重医生回复,适当隐藏患者发送内容。
同时,回复速度与价值适中也是患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不过这块更多在于医生质控把握,而非医生信息页展示相关内容可以达成效果。
作为平台,在服务质量上,还会有平台保障的内容,比如医生真实、未使用随时退和不满意可申诉。

从用户感知上看,平台保障似毛毛雨般,不痛不痒,有必要,却不是非常动心。期待咨询平台能够打出足够打动人心的承诺,类似当年电商平台横空出世,且切中消费者内心,又深深区别于线下零售场景的7天无理由退货的平台保障。当然这类保障,极度考验平台的医疗供给掌控能力。
医生详情页的能力核心,在于平台对医疗供给侧的把控。医生信息页只是冰山的一角,为了能透出这一角,需要水面下巨大的支撑。

2. 医生服务引导明确
针对医生提供的服务,需要展示出服务名称、价格、服务说明以及权益。权益其实就是用户熟知的优惠券类型。服务说明重点描述能给出的服务标准是什么。
目前各大平台医生服务类型高度同质化,基本分为图文、电话和视频。
尤其对价格敏感的患者,会做比较,哪个平台单次咨询相对价钱便宜;或者同是三甲主任医生,能够提供更多的咨询次数,更长时间的电话、视频服务,自然患者发起服务购买动作的意愿会更强。


四、总结
其实我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线上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强,能促发目标用户来到医生详情页的场景越来越多,用户在这些场景下可以被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便也在这些逐渐增多的用户视角中逐步厚重。
甚至于,直到某一天,医生详情页的地位同样发生变化,用户承接服务的位置不仅仅在医生详情页,是否意味互联网医疗的供给进一步加大,更大的医疗供给意味着更加顺滑的医疗用户交互体验,更深沉的用户价值—— 老有所医,病有所医。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蜗牛派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都请联系kefu@woniupai.net反馈!
 
 蜗牛派
蜗牛派 浅析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中一些重要原则
浅析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中一些重要原则
 浅谈航空公司“随心飞”产品设计组合及营销创新
浅谈航空公司“随心飞”产品设计组合及营销创新 浅聊TV端产品设计原则和设计经验
浅聊TV端产品设计原则和设计经验 浅析航空公司“随心飞”套票背后的产品设计逻辑
浅析航空公司“随心飞”套票背后的产品设计逻辑 产品经理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用户画像?
产品经理如何构建高质量的用户画像? 社区产品的运作机制是什么,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设计?
社区产品的运作机制是什么,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设计? 浅谈B端产品的常用的设计方法
浅谈B端产品的常用的设计方法 硬件产品方案设计,这五点你有考虑过吗?
硬件产品方案设计,这五点你有考虑过吗? 电商产品设计之OMS订单管理系统设计
电商产品设计之OMS订单管理系统设计 什么是场景化设计?场景化设计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场景化设计?场景化设计有什么好处? 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利用心理模型?
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利用心理模型? 你不知道的微信产品设计理念
你不知道的微信产品设计理念 产品经理新人如何面对产品出现重构?
产品经理新人如何面对产品出现重构? 产品经理如何更好的完成需求梳理?
产品经理如何更好的完成需求梳理? 浅析UI设计中颜色使用的10条基本原则
浅析UI设计中颜色使用的10条基本原则